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政府投资项目的界定 | 第15-18页 |
·政府投资项目概念 | 第15-16页 |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的演变 | 第16-17页 |
·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趋势 | 第17-18页 |
·传统投资体制下政府投资项目主要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 第18-20页 |
·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分析 | 第18-19页 |
·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弊端 | 第19-20页 |
·代建制内涵的界定 | 第20-23页 |
·代建制的含义 | 第20页 |
·相关概念的解析 | 第20-22页 |
·代建制的两个内涵 | 第22页 |
·代建制模式的比较优势 | 第22-23页 |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基础理论 | 第23-24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项目治理理论 | 第24页 |
·中间组织理论 | 第24页 |
·文献综述 | 第24-28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4-2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7-28页 |
第3章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实施现状 | 第28-39页 |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应用试点模式 | 第28-32页 |
·关于深圳模式 | 第28-29页 |
·关于上海模式 | 第29-31页 |
·关于厦门模式 | 第31-32页 |
·三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 第32页 |
·各模式的问题分析 | 第32-35页 |
·我国当今代建制与目前存在的项目管理制度存在冲突 | 第33页 |
·项目管理费缺乏市场调节 | 第33-34页 |
·现行方法致使代建制专业化职能发挥不完善 | 第34页 |
·与代建制配套的法规体系尚未健全 | 第34-35页 |
·CM模式介绍及其应用 | 第35-39页 |
·CM模式特点 | 第35-36页 |
·代理型CM模式 | 第36-37页 |
·风险型CM@R模式 | 第37页 |
·代理型CM和风险型CM的区别 | 第37-39页 |
第4章 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的设想 | 第39-46页 |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39-43页 |
·集中代建模式 | 第39-41页 |
·企业型代建模式 | 第41页 |
·集中代建与企业代建转换 | 第41-43页 |
·CM模式应成为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最终方向 | 第43-46页 |
·中国引入CM模式的必要性 | 第43页 |
·CM模式的优势 | 第43-44页 |
·CM管理模式将成为我国代建制的最终发展形式 | 第44-46页 |
第5章 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建议 | 第46-54页 |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代建单位的法律地位 | 第46-47页 |
·加快政府性投资公司的市场化转化 | 第47页 |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避免"道德风险" | 第47页 |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培育与发展一批工程项目管理公司 | 第47-48页 |
·建立有效机制,防范代理风险 | 第48-49页 |
·完善代建制程序、招标程序,避免权利寻租 | 第49-52页 |
·代建制项目管理中的特殊制度的建立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