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现实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 第13-14页 |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4-15页 |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 第15页 |
2.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 | 第15-26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 | 第15-17页 |
·刘易斯(W.A.Lewis)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 | 第15-16页 |
·乔根森(D.Jorgenson)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 | 第16页 |
·托达罗(M.P.Todaro)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 | 第16页 |
·郭熙保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 | 第16-17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 | 第17-19页 |
·刘易斯(W.A.Lewis)的估算思想 | 第17页 |
·钱纳里(H.Chenery)的估算思想 | 第17-18页 |
·乔根森(D.Jorgenson)的估算思想 | 第18-19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研究 | 第19-24页 |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 | 第19页 |
·刘易斯(W.A.Lewis)的劳动力流动与两部门结构发展模型 | 第19-20页 |
·费景汉(J.Fei)和拉尼斯(G.Ranis)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 | 第20页 |
·托达罗(M.P.Todaro)关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理论 | 第20-22页 |
·哈里斯(J.R.Arris)对托达罗模型的修正 | 第22-23页 |
·斯塔克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对贫困假说 | 第23页 |
·乔根森(D.Jorgenson)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论述 | 第23-24页 |
·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 | 第24-26页 |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研究:经济因素 | 第24页 |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研究:个人特征因素 | 第24-25页 |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研究:制度因素 | 第25-26页 |
3.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实证分析 | 第26-30页 |
·模型推导 | 第26-28页 |
·实证分析 | 第28-29页 |
·估计土地产出弹性γ1 | 第28-29页 |
·估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 | 第29页 |
·计算结果简要分析 | 第29-30页 |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变动原因的分析 | 第30-31页 |
·数量分析 | 第30-31页 |
·变动分析 | 第31页 |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历史及现状 | 第31-34页 |
6. 结论及政策含义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4页 |
·政策含义 | 第34-36页 |
7.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8.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