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历史沿革 | 第10-18页 |
第一节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制度与近代学制 | 第10-13页 |
一、日本近代学制 | 第10页 |
二、专门学校产生的社会背景及深远意义 | 第10-11页 |
三、专门学校正式纳入日本近代学制 | 第11-12页 |
四、两种专门学校类型及其各自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制度与战后学制改革 | 第13-18页 |
一、日本单轨教育制度 | 第13-14页 |
二、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制度的产生 | 第14-18页 |
1、经过国会三次论证,1962年重建专门学校,文部省通过《五年制专门教育机构设置纲要》 | 第14-15页 |
2、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倍增计划与高等专校的产生 | 第15-16页 |
3、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制度的正式实施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办学特点 | 第18-37页 |
第一节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设置主体 | 第18-21页 |
一、高等专门学校的设置主体 | 第18-19页 |
二、国立学校办学主体法人化制度的实施 | 第19-21页 |
1、行政机构 | 第19页 |
2、职能作用 | 第19-20页 |
3、特色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区域分布 | 第21-22页 |
一、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区域分布的依据 | 第21页 |
二、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区域分布的特点 | 第21页 |
三、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 | 第22-27页 |
一、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的依据 | 第22-23页 |
二、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学科与专业设置的类型 | 第23-24页 |
三、个案研究——仙台电波工业高等专门学校 | 第24-27页 |
1、学校简介 | 第24页 |
2、课程设置 | 第24-27页 |
第四节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能力为本”的教学宗旨 | 第27-32页 |
一、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教学宗旨 | 第27-29页 |
1、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 第27-28页 |
2、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 第28页 |
3、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 第28-29页 |
二、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灵活的教学手段 | 第29页 |
1、灵活化的出发点 | 第29页 |
2、灵活化的措施 | 第29页 |
3、设施、设备的充实 | 第29页 |
三、日本高等专门学校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 第29-31页 |
1、教师的标准 | 第30页 |
2、教师聘任办法 | 第30页 |
3、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 第30-31页 |
四、个案研究——金泽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创造设计课 | 第31-32页 |
1、课程目的 | 第31页 |
2、课程进行步骤 | 第31-32页 |
3、课程改革成功的原因 | 第32页 |
第五节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产学研协作 | 第32-37页 |
一、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为社会、产业发展服务的职能作用 | 第32页 |
二、产学研协作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 第32-34页 |
三、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产学研结合的意义 | 第34-35页 |
四、个案研究——鹿儿岛高等专门学校 | 第35-37页 |
1、学校简介 | 第35页 |
2、产学研结合的具体措施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发展趋势 | 第37-41页 |
第一节 从生源供给到毕业生就业状况看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发展的稳定性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围绕市场和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看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发展的前瞻性 | 第38-41页 |
一、面向市场灵活设置专业 | 第38-39页 |
二、职教市场化机制 | 第39页 |
三、重视产业部门作用,以企业为本位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带给我国的启示 | 第41-48页 |
第一节 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的高等职业教育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以培养实用型专门人才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 | 第42-45页 |
一、培养实用型专门人才首先要规范我国的办学体制,正确定位高职 | 第42-43页 |
二、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 第43页 |
三、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始终坚持产学研协作的职业教育方针 | 第45-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