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利用短期实际风速记录模拟极值风速及桥梁时域抖振分析

第1章 概述第1-20页
 第1节 风对桥梁的作用第8-12页
  1.1.1 风对结构的作用第8-9页
  1.1.2 风对桥梁的作用第9-12页
 第2节 桥梁抖振研究的方法和现状第12-17页
  1.2.1 抖振响应的频域分析方法第12-16页
  1.2.2 抖振响应的时域分析方法第16-17页
 第3节 本文的目的第17-20页
  1.3.1 本文选题第17-18页
  1.3.2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8-19页
  1.3.3 主要目的第19页
  1.3.4 抖振研究的前景第19-20页
第2章 根据实际风速时程记录模拟百年一遇自然风第20-47页
 第1节 风速的记录和处理第20-31页
  2.1.1 原始记录第20-21页
  2.1.2 由原始记录推断T年一遇的风速第21-25页
  2.1.3 由原始记录推断T年一遇的脉动风速第25-31页
 第2节 推算T年一遇风速的方法示例第31-35页
  2.2.1 “原始记录”第31-32页
  2.2.2 由“原始记录”推算T年一遇风速第32-34页
  2.2.3 由“原始记录”推算T年一遇风速时程第34-35页
 第3节 100年一遇的风速时程推算实例第35-47页
  2.3.1 实际风速记录第35-43页
  2.3.2 根据实际风速记录推算100年一遇的风速时程第43-46页
  2.3.3 讨论第46-47页
第3章 桥梁时域抖振分析方法第47-64页
 第1节 结构体系的整体运动方程第47-58页
  3.1.1 整体运动方程第47页
  3.1.2 频率方程第47-48页
  3.1.3 抖振力和自激力第48-58页
 第2节 线性小位移时域抖振分析方法第58-60页
 第3节 几何非线性的时域抖振分析方法第60-64页
  3.3.1 增量的平衡方程第60-61页
  3.3.2 逐步积分一线性加速度法第61-62页
  3.3.3 无条件稳定的线性加速度法(Wilson-θ法)第62-64页
第4章 结构分析计算程序的编制第64-74页
 第1节 LOIAO程序第64-66页
  4.1.1 程序的主要功能第64-65页
  4.1.2 程序的组织第65页
  4.1.3 关于使用程序的几点说明第65-66页
 第2节 程序的前后处理第66-67页
  4.2.1 抖振力的处理第66-67页
  4.2.2 自激力的处理第67页
  4.2.3 计算结果的处理第67页
 第3节 程序计算框图第67-71页
 第4节 输入数据及主要变量说明第71-74页
  4.4.1 输入数据第71-72页
  4.4.2 主要变量第72-74页
第5章 大跨度桥梁抖振时域分析示例第74-117页
 第1节 丫髻少大桥自振特性计算第74-80页
  5.1.1 引言第74-75页
  5.1.2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75-77页
  5.1.3 自振特性第77-80页
 第2节 丫髻沙大桥静风响应计算第80-95页
  5.2.1 概述第80-81页
  5.2.2 基本公式及参数第81-82页
  5.2.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82-95页
 第3节 丫髻沙大桥抖振响应计算第95-100页
  5.3.1 引言第95页
  5.3.2 基本公式和参数第95页
  5.3.3 抖振响应计算第95-100页
 第4节 军山大桥自振特性计算第100-107页
  5.4.1 引言第101页
  5.4.2 计算模型第101-103页
  5.4.3 自振特性计算结果第103-107页
 第5节 军山大桥静风响应计算第107-110页
  5.5.1 引言第107页
  5.5.2 基本公式和参数第107-108页
  5.5.3 计算结果第108-110页
 第6节 军山大桥抖振响应计算第110-117页
  5.6.1 引言第110-111页
  5.6.2 基本公式和参数第111页
  5.6.3 线性计算结果第111-115页
  5.6.4 非线性计算结果第115-117页
第6章 结语和展望第117-121页
 第1节 总结第117-119页
 第2节 展望第119-121页
附录A第12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箱型连续梁结构行为的非线性分析
下一篇:蜂窝网络移动台定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