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0页 |
一、 母子公司的法律界定 | 第10-17页 |
(一) 界定母子公司的标准与法律选择 | 第10-13页 |
(二) 母子公司关系的法律特征 | 第13-15页 |
(三) 母子公司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 第15-17页 |
二、 母子公司对公司法的挑战及对策 | 第17-24页 |
(一) 母子公司关系在经营上的价值 | 第17-19页 |
(二) 对母子公司实施公司法调整的必要 | 第19-22页 |
1、 母子公司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弊端及原因 | 第19-20页 |
2、 对母子公司关系实施公司法调整的现实意义 | 第20-22页 |
(三) 对母子公司关系实施公司法调整的模式与重点 | 第22-24页 |
1、 调整的模式 | 第22页 |
2、 调整的重点 | 第22-24页 |
——子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保护问题 | 第23-24页 |
——子公司及其少数股东的利益保护问题 | 第24页 |
三、 对子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 | 第24-36页 |
(一) 对子公司债权人的事前保护 | 第25-26页 |
(二) 对子公司债权人的事后保护-确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直接债务责任 | 第26-32页 |
1、 母公司就子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 母公司对子公司承担直接责任的法律途径 | 第28-32页 |
——英美法系的“揭开公司面纱” | 第28-30页 |
——大陆法系的“直索”制度 | 第30-31页 |
——我国的立法司法态度及建议 | 第31-32页 |
(三) 破产期间的子公司债权人保护-母子公司破产债务的特殊问题 | 第32-36页 |
四、 对子公司及其少数股东的法律保护 | 第36-41页 |
(一) 对母公司科以诚信义务 | 第36-37页 |
(二) 对子公司利害关系董事科以忠实义务 | 第37-40页 |
(三) 其他保护措施 | 第40页 |
(四) 我国的立法态度及建议 | 第40-41页 |
五、 母子公司相互持股的限制 | 第41-46页 |
(一) 母子公司相互待股的弊端 | 第41-43页 |
(二) 子公司取得母公司股份的立法例 | 第43-44页 |
(三) 子公司违法取得母公司股份的法律效果 | 第44-45页 |
(四) 对子公司在母公司中所持股份之限制 | 第45页 |
(五) 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建议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