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22页 |
一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第10-18页 |
二 本文结构 | 第18-22页 |
第一章 法律如何实现自治性 | 第22-58页 |
一 法学作为科学的无价值性 | 第22-26页 |
二 作为科学的法学的不可或缺性 | 第26-30页 |
三 法律体系的逻辑构造 | 第30-37页 |
(一) 构造逻辑系统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二) 构造逻辑系统的前提条件与程序 | 第31-33页 |
(三) 逻辑系统的优势 | 第33-34页 |
(四) 哥德尔的挑战 | 第34-35页 |
(五) 哥德尔不完全性证明 | 第35-37页 |
四 逻辑构造之外的进路 | 第37-45页 |
(一) 公理体系之梦 | 第37-39页 |
(二) 非形式化的建构路径分析 | 第39-45页 |
五 法律的自治性 | 第45-58页 |
(一) 悖论与自我指涉 | 第45-47页 |
(二) 悖论的解决方案 | 第47-58页 |
第二章 奥斯丁的法律体系理论 | 第58-87页 |
一 法律与主权者的命令 | 第58-71页 |
(一) 主权的意义 | 第58页 |
(二) 一些主要的主权理论的分析 | 第58-60页 |
(三) 奥斯丁的主权论 | 第60-61页 |
(四) 奥斯丁法律体系的建构中的主权悖论 | 第61-65页 |
(五) 巴力门主义与法律主治 | 第65-71页 |
二 主权者意志与法律体系的建构 | 第71-76页 |
(一) 主权者意志与法律体系的对应性 | 第71-72页 |
(二) 事实与规范之间的主权者意志 | 第72-76页 |
三 主权者意志之外的法律体系建构路径 | 第76-87页 |
(一) 法律完整性的认定标准 | 第76-77页 |
(二) 边沁的法律个别化理论 | 第77-79页 |
(三) 完整性法律的另一种建构路径 | 第79-87页 |
第三章 哈特的法律体系理论 | 第87-109页 |
一 法律体系自治性的社会背景 | 第87-88页 |
二 对奥斯丁的批评 | 第88-94页 |
(一) 主权者的意志和命令作为法律体系的基础的不可能性 | 第88-91页 |
(二) 规则理论的提出 | 第91-94页 |
三 承认规则与法律体系的自我指涉 | 第94-109页 |
(一) 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的区分 | 第94-95页 |
(二) 承认规则的功能及形态 | 第95-96页 |
(三) 维特根斯坦规则理论视角下的承认规则 | 第96-98页 |
(四) 承认规则的不确定性 | 第98-101页 |
(五) 以最低限度的自然法内容补救承认规则 | 第101-103页 |
(六) 补救方案的失败证明 | 第103-109页 |
第四章 凯尔森的法律体系理论 | 第109-115页 |
一 法律体系自治性的的规范保障 | 第109-112页 |
(一) 纯粹性的意旨 | 第109页 |
(二) 基础规范的哲学背景 | 第109-110页 |
(三) 基础规范的地位与功能 | 第110-112页 |
二 基础规范的内在矛盾与法律体系自我指涉的不可能 | 第112-115页 |
第五章 法律体系中的理由与构成 | 第115-129页 |
一 作为理由的规范 | 第115-122页 |
(一) 规范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矛盾 | 第115-116页 |
(二) 行为理由关联的复杂性 | 第116-119页 |
(三) 规范作为排他性理由 | 第119-120页 |
(四) 规范的自主性 | 第120-122页 |
(五) 权威性要求 | 第122页 |
二 法律体系中的构成性规则 | 第122-129页 |
(一) 构成性规则的表现形式 | 第122-123页 |
(二) 构成性规则的自主性 | 第123-129页 |
结论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