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真空电子技术论文--微波电子管论文--行波管论文

多注行波管慢波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致谢第10-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0页
   ·行波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第17-24页
     ·微波真空电子器件概述第17-18页
     ·行波管发展历史第18-20页
     ·行波管的发展趋势第20-24页
   ·行波管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24-26页
     ·行波管基本结构第24页
     ·行波管的工作原理第24-26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6-28页
     ·多电子注技术的发展第26-27页
     ·多注行波管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7-28页
     ·多注行波管的特点第28页
   ·论文的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多注行波管慢波系统的理论分析第30-51页
   ·引言第30-31页
   ·多注行波管慢波结构的设计第31-33页
   ·多注慢波系统等效电路法分析第33-36页
     ·多注慢波系统等效电路法第33-35页
     ·多注慢波系统工作模式分析第35-36页
   ·多注慢波系统场论分析第36-41页
   ·多注慢波系统小信号理论第41-44页
   ·电子在轴对称电磁场中的运动第44-50页
     ·电子在轴对称电场中的运动第45-47页
     ·电子在轴对称磁场中的运动第47-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多注行波管慢波系统的冷测特性第51-75页
   ·概述第51-52页
   ·周期慢波系统第52-55页
     ·周期慢波系统的基本特点第52-53页
     ·慢波系统中的空间谐波第53-55页
   ·多注慢波系统的色散特性第55-67页
     ·色散特性的测量方法第55-58页
     ·色散特性测量的软件模拟第58-60页
     ·多注与单注色散特性的比较第60-62页
     ·慢波结构参数对色散的影响第62-67页
   ·多注慢波系统的祸合阻抗第67-74页
     ·色散特性的测量方法第68-71页
     ·耦合阻抗的软件模拟第71-72页
     ·慢波结构参数对耦合阻抗的影响第72-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多注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的粒子模拟第75-114页
   ·粒子模拟方法第75-82页
     ·粒子模拟方法的特点第75-76页
     ·粒子模拟的基本问题第76-77页
     ·粒子模拟的基本步骤第77-78页
     ·粒子模拟基本方程第78-79页
     ·粒子模拟模式的选择第79-82页
   ·多注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理论研究第82-87页
     ·注波互作用的大信号理论第83-85页
     ·电子运动方程第85-86页
     ·能量转化方程第86-87页
   ·多注行波管粒子的产生第87-91页
   ·周期磁聚焦系统对电子注的聚束第91-96页
     ·周期永磁聚焦系统的基本理论第91-94页
     ·周期永磁聚焦系统的软件模拟第94-96页
   ·多注行波管输入输出波导设计第96-102页
   ·多注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的软件模拟第102-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五章 多注行波管CAD软件的开发第114-141页
   ·行波管CAD技术进展第114-119页
     ·国内外电磁场CAD现状第114-118页
     ·行波管CAD技术发展展望第118-119页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想第119-123页
     ·软件工程开发方法第119-120页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第120-121页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实现第121-122页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优点第122-123页
   ·有限积分法第123-127页
   ·CAD软件设计方案第127-133页
     ·软件设计主要内容第127-129页
     ·技术方案、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第129-131页
     ·核心计算程序第131-132页
     ·图形用户界面实现第132-133页
   ·示例──多注慢波系统模拟设计过程第133-140页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41-143页
   ·总结第141页
   ·展望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行业企业文化测评研究
下一篇:基于技术创新战略的发电集团并购中价值评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