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篇 酵母源转醛醇酶2的晶体结构及其酶活性质鉴定 | 第13-84页 |
第一章 综述 转醛醇酶的结构功能研究现状 | 第14-29页 |
第一节 醛缩酶简介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转醛醇酶简介 | 第16-19页 |
第三节 转醛醇酶结构生物学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第四节 NQM1/YGR043C简介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 第29-43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9-31页 |
·菌株、质粒和培养基 | 第29页 |
·酶与试剂 | 第29-30页 |
·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31-43页 |
·溶液的配置 | 第31页 |
·目的基因的重组克隆质粒构建 | 第31-37页 |
·引物设计 | 第31-32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基因 | 第32页 |
·回收PCR产物 | 第32-33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33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和BL21(DE3)的制备 | 第33-34页 |
·载体pET-22b(+)、pET-28a的中量制备 | 第34页 |
·载体与PCR产物的双酶切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 | 第34-35页 |
·载体与目的基因双酶切产物的连接 | 第35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5-36页 |
·质粒的提取与转化子的筛选和鉴定 | 第36-37页 |
·目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37-40页 |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 | 第37页 |
·重组蛋白表达情况鉴定 | 第37-38页 |
·目标蛋白的大量表达 | 第38页 |
·蛋白纯化 | 第38-40页 |
·蛋白理化性质研究 | 第40-41页 |
·蛋白质浓度测定(pierce公司BCA Protein Assay Kit) | 第40页 |
·应用凝胶层析法判断蛋白在溶液中的聚集状态 | 第40-41页 |
·蛋白转酫醇酶活性鉴定 | 第41页 |
·晶体生长与数据收集 | 第41-42页 |
·晶体结构解析与分析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3-79页 |
第一节 NQM1/YGR043C全长片段的重组质粒构建 | 第43-46页 |
·引物设计 | 第43页 |
·目的基因的PCR反应 | 第43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3-46页 |
第二节 NQM1/YGR043C在E.Coli.中的表达与纯化 | 第46-49页 |
·目的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情况 | 第46页 |
·目的蛋白的纯化和浓缩 | 第46-47页 |
·目的蛋白相关理化性质的判定 | 第47-49页 |
第三节 NQM1/YGR043C的转醛醇酶活性鉴定 | 第49-51页 |
·转醛醇酶活性测定体系 | 第49页 |
·NQM1/YGR043C蛋白的转醛醇酶活性鉴定 | 第49-51页 |
第四节 NQM1/YGR043C的初步晶体学研究 | 第51-54页 |
·NQM1/YGR043C的晶体筛选和优化 | 第51-52页 |
·衍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 | 第52-54页 |
第五节 晶体结构解析和结构模型的质量分析 | 第54-63页 |
·NQM1/YGR043C蛋白晶体的结构解析 | 第54-55页 |
·NQM1/YGR043C蛋白结构模型质量分析 | 第55-63页 |
·模型与电子云密度的吻合情况 | 第55-56页 |
·温度因子分布 | 第56-59页 |
·立体化学分析 | 第59-60页 |
·原子间的范德华接触 | 第60-63页 |
第六节 NQM1/YGR043C整体结构 | 第63-65页 |
第七节 结构分析与讨论 | 第65-78页 |
·二聚体作用 | 第65-69页 |
·与其它转醛醇酶的比较 | 第69-76页 |
·TAL2_YEAST的催化方式 | 第76-78页 |
第八节 本篇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第二篇 钩体2-脱氢-3-脱氧葡糖二酸醛缩酶初步晶体学研究 | 第84-109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85-95页 |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和钩端螺旋体病 | 第85-87页 |
第二节 2-脱氢-3-脱氧葡糖二酸醛缩酶简介 | 第87-95页 |
·2-脱氢-3-脱氧葡糖二酸醛缩酶的研究现状 | 第87-93页 |
·钩端螺旋体2-脱氢-3-脱氧葡糖二酸醛缩酶 | 第93-9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 第95-97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95-96页 |
·菌株、质粒和培养基 | 第95页 |
·酶与试剂 | 第95页 |
·仪器设备 | 第95-96页 |
第二节 试验方法 | 第96-97页 |
·目的基因的重组克隆质粒构建 | 第96页 |
·设计引物(Nde Ⅰ和Xho Ⅰ酶切位点); | 第96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胶回收: | 第96页 |
·目的基因和载体(pET22b(+))的双酶切; | 第96页 |
·载体和目的基因双酶切产物的连接; | 第96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96页 |
·质粒的提取与转化子的筛选和鉴定 | 第96页 |
·目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96页 |
·重组蛋白表达情况鉴定 | 第96页 |
·目标蛋白的大量表达和纯化 | 第96页 |
·晶体生长与数据收集 | 第96-9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5页 |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DDG醛缩酶全长片段的重组质粒构建 | 第97-99页 |
·引物设计 | 第97页 |
·目的基因的PCR反应 | 第97-98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98-99页 |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DDG醛缩酶在E.Coli.中的表达与纯化 | 第99-101页 |
·目的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情况 | 第99页 |
·目的蛋白的纯化和浓缩 | 第99-101页 |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DDG醛缩酶的初步晶体学研究 | 第101-104页 |
·钩端螺旋体DDG醉缩酶晶体的筛选和优化 | 第101-102页 |
·衍射数据的收集 | 第102-104页 |
第四节 本篇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附录 | 第109-111页 |
pET22b(+)载体图谱 | 第109-110页 |
pET28a载体图谱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学习研究经历和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