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前言 | 第11-26页 |
| ·论文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21页 |
| ·矿山找矿勘查和基础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矽卡岩金矿床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完成实物工作量 | 第23-24页 |
| ·主要认识及成果 | 第24-26页 |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6-43页 |
| ·地层及岩性 | 第26-30页 |
| ·构造 | 第30-32页 |
| ·褶皱构造 | 第30-31页 |
| ·韧性剪切带 | 第31页 |
| ·断裂构造 | 第31-32页 |
| ·岩浆岩 | 第32-34页 |
|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34-36页 |
| ·鲁西地区重力异常特征 | 第35-36页 |
| ·鲁西地区磁异常特征 | 第36页 |
|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36-37页 |
| ·区域矿产 | 第37-39页 |
| ·区域构造演化 | 第39-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3 矿床地质特征 | 第43-79页 |
| ·地层岩性 | 第43-47页 |
| ·新太古界泰山岩群雁翎关组(Ar3y) | 第43-45页 |
| ·新元古界土门群佟家庄组(Zt) | 第45页 |
| ·寒武系下-中统长清群(∈_(1-2)(C|^)) | 第45-47页 |
| ·寒武系中-上统~奥陶系下统九龙群(∈_2O_1J) | 第47页 |
| ·第四系(Q) | 第47页 |
| ·构造 | 第47-52页 |
| ·铜井矿区及外围构造特征 | 第47-50页 |
| ·金场矿区及外围构造特征 | 第50-52页 |
| ·岩浆岩 | 第52-54页 |
| ·铜井矿区及外围岩浆岩 | 第52-53页 |
| ·金场矿区及外围岩浆岩 | 第53-54页 |
| ·矿体产出特征 | 第54-58页 |
| ·矿石特征 | 第58-70页 |
| ·矿石物质成分 | 第58-65页 |
| ·矿石组构 | 第65-69页 |
| ·矿石类型 | 第69-70页 |
| ·围岩蚀变 | 第70-71页 |
| ·热接触交代作用 | 第71页 |
| ·接触双交代作用 | 第71页 |
| ·热液蚀变作用 | 第71页 |
|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 第71-76页 |
| ·矽卡岩期 | 第73-76页 |
| ·石英-硫化物期 | 第76页 |
| ·表生期 | 第76页 |
| ·矿物生成顺序 | 第76页 |
| ·小结 | 第76-79页 |
| 4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 第79-105页 |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79-85页 |
| ·铅同位素特征 | 第79-82页 |
| ·硫同位素特征 | 第82-84页 |
| ·碳-氧同位素特征 | 第84-85页 |
|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 第85-98页 |
| ·氢-氧同位素特征 | 第85-86页 |
|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86-98页 |
| ·成岩成矿时代 | 第98-99页 |
|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 第99-103页 |
| ·小结 | 第103-105页 |
| 5 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 第105-146页 |
| ·控矿因素 | 第105-139页 |
| ·岩浆活动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 第105-122页 |
| ·地层岩性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 第122-127页 |
| ·构造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 第127-136页 |
| ·围岩蚀变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 第136-139页 |
| ·成矿规律 | 第139-144页 |
| ·成矿岩浆岩 | 第140页 |
| ·赋矿地层 | 第140页 |
| ·控矿构造 | 第140-141页 |
| ·蚀变及分带 | 第141页 |
| ·矿化类型及其空间组合 | 第141-143页 |
| ·成矿深度与剥蚀深度 | 第143-144页 |
| ·小结 | 第144-146页 |
| 6 成矿预测与工程验证 | 第146-164页 |
| ·预测方法选择 | 第146页 |
| ·预测标志 | 第146-149页 |
| ·岩浆岩标志 | 第147页 |
| ·地层岩性标志 | 第147页 |
| ·构造标志 | 第147页 |
| ·蚀变标志 | 第147-148页 |
| ·地球物理标志 | 第148-149页 |
| ·地名及采矿遗迹标志 | 第149页 |
| ·成矿预测靶区 | 第149-163页 |
| ·两泉庄靶区 | 第149-154页 |
| ·西朝阳靶区 | 第154-158页 |
| ·验证工程资源量估算 | 第158-160页 |
| ·意义 | 第160-163页 |
| ·小结 | 第163-164页 |
| 7 结论 | 第164-167页 |
| 致谢 | 第167-1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9-180页 |
| 个人简历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