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正文 | 第14页 |
第一部分 玉容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研究 | 第14-41页 |
1. 实验方案 | 第15-18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8页 |
3. 治疗结果 | 第18-24页 |
4. 结论 | 第24-25页 |
5. 讨论 | 第25-37页 |
6. 小结 | 第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第二部分 玉容消痤颗粒治疗寻常痤疮实验研究 | 第41-63页 |
玉容消痤颗粒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 第41-44页 |
1. 供试品和对照品 | 第41页 |
2. 试验材料 | 第41-42页 |
3.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4. 结果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页 |
玉容消痤颗粒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 第44-49页 |
1. 供试品和对照品 | 第44页 |
2. 试验材料 | 第44-45页 |
3. 实验动物和饲养管理 | 第45-46页 |
4. 给药途径、方法、剂量及设计依据 | 第46页 |
5.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6.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 第48页 |
7. 结果 | 第48-49页 |
8. 结论 | 第49页 |
玉容消痤颗粒对P.acne/油酸致家兔耳廓痤疮模型的影响 | 第49-54页 |
1. 供试品和对照品 | 第49-50页 |
2.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3. 实验动物和饲养管理 | 第50-51页 |
4. 动物分组和给药剂量 | 第51页 |
5. 剂量设计依据 | 第51-52页 |
6.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7.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 第52页 |
8. 结果 | 第52-54页 |
9. 结论 | 第54页 |
玉容消痤颗粒对金黄地鼠性激素水平与皮脂腺斑组织形态的影响 | 第54-60页 |
1. 供试品和对照品 | 第54页 |
2. 试验材料 | 第54-55页 |
3. 实验动物和饲养管理 | 第55页 |
4. 动物分组和给药剂量 | 第55-56页 |
5. 剂量设计依据 | 第56页 |
6.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7.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 第57页 |
8. 结果 | 第57-59页 |
9. 结论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三部分 寻常痤疮中、西医治疗现状研究 | 第63-86页 |
1. 痤疮的西医治疗现状 | 第64-70页 |
2. 痤疮的中医治疗现状 | 第70-80页 |
3. 存在的问题 | 第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第四部分 近6年来60首痤疮专方用药规律研究 | 第86-92页 |
1. 文献入选条件 | 第86页 |
2. 用药分析 | 第86-90页 |
3. 存在的问题 | 第90页 |
4. 讨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2页 |
第五部分 相关综述 | 第92-117页 |
综述1: 寻常痤疮口服异维A酸治疗研究进展 | 第92-104页 |
综述2: 寻常痤疮维胺酯胶囊治疗研究进展 | 第104-111页 |
综述3: 抗痤疮中药丹参及白花蛇舌草研究进展 | 第111-117页 |
第六部分 赵冠英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 第117-145页 |
1. 军营学医,矢志歧黄不移 | 第117-119页 |
2. 勤求古训,重视经典研究 | 第119-122页 |
3. 学贯古今,主张衷中参西 | 第122-125页 |
4. 病证相参,辨病辨证结合 | 第125-129页 |
5. 坚持临证,强调学以致用 | 第129-131页 |
6. 博采众长,虚心兼收并蓄 | 第131-133页 |
7. 开拓创新,坚持科学研究 | 第133-136页 |
8. 调神养心,倡导未病先防 | 第136-141页 |
9. 身心并治,促进全面健康 | 第141-142页 |
10. 扶掖后学,杏林桃李芬芳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5页 |
附录1: 金黄地鼠皮脂斑实验病理图片 | 第145-146页 |
附录2: 油酸/痤疮丙酸杆菌致兔耳痤疮模型病理图片 | 第146-147页 |
附录3: 典型病例照片 | 第147-1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