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ipt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水稻遗传转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6页
   ·植物叶片衰老第11页
   ·植物叶片衰老的特征和机理第11页
   ·影响植物叶片衰老的因素第11-13页
     ·外部因素第11-12页
     ·内部因素第12-13页
   ·叶片衰老与作物产量第13-14页
   ·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 ipt 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4-20页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功能第14-15页
     ·异戊烯基转移酶( IPT)简介第15页
     ·转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5-20页
   ·水稻转基因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0-23页
     ·花粉管通道法第20页
     ·基因枪法第20-21页
     ·PEG 法第21页
     ·电激法第21页
     ·农杆菌介导法第21-23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3-26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6页
2 基因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6-44页
   ·材料与试剂第26-28页
     ·供试材料、质粒、菌株、试剂第26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6页
     ·常用试剂配制第26-28页
   ·实验方法第28-30页
     ·根癌农杆菌C58 Ti 质粒DNA 提取第28页
     ·拟南芥叶片基因组DNA 小量提取(修改的CTAB 法)第28-29页
     ·小量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第29页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TaKaRa Competent Cell Preparation Kit)第29-30页
     ·核酸的电泳及纯度、浓度测定第30页
     ·菌种保存第30页
   ·ipt 基因和 SAG12 启动子的克隆第30-33页
     ·ipt 基因的克隆第30-31页
     ·SAG12 基因启动子的克隆第31-32页
     ·DNA 片段快速回收(试剂盒采用OMEGA 公司产品)第32页
     ·DNA 连接第32页
     ·质粒DNA 的转化第32-33页
     ·重组质粒的PCR 和酶切鉴定第33页
     ·序列测定第33页
   ·植物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3-34页
     ·pCAMBIA1301-ipt 中间载体的构建第33页
     ·pCAMBIA1301-SAG12-ipt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3-34页
   ·根癌农杆菌的转化第34-35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34-35页
     ·农杆菌的PCR 鉴定第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42页
     ·ipt 基因的扩增、克隆和测序第35-37页
     ·启动子的PCR 扩增、克隆和测序第37-39页
     ·pCAMBIA1301-ipt 载体的构建第39页
     ·pCAMBIA1301-SAG12-ipt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9-42页
   ·讨论第42-44页
     ·根癌农杆菌Ti 质粒的提取第42页
     ·基因和启动子的克隆第42页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2-44页
3 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4-47页
   ·材料与试剂设备第44页
     ·生物材料第4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4页
     ·培养基第44页
   ·实验方法第44-45页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第44页
     ·植株再生第44-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第45页
     ·干燥处理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45页
   ·讨论第45-47页
     ·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影响第45-46页
     ·干燥处理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46-47页
4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第47-54页
   ·材料与试剂设备第47页
     ·供试材料、试剂第47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7页
     ·培养基第47页
   ·实验方法第47-49页
     ·农杆菌的培养第47-48页
     ·共培养第48页
     ·洗菌与选择第48页
     ·分化与生根第48页
     ·潮霉素本底抗性测定第48页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48-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第49-50页
     ·潮霉素本底抗性的测定第50页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第50-51页
     ·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第51-52页
   ·讨论第52-54页
     ·转化受体第52页
     ·共培养时间对于转化的影响第52页
     ·选择标记第52-5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主要结论第54页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附录第63-67页
 附件一:NB 培养基第64-65页
 附件二:N6 培养基第65-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材料的特性与“大绘画”概念
下一篇:云南贡山丙中洛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