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1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9-61页 |
·红树林湿地PAHs的污染状况 | 第19-35页 |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 第19-25页 |
·PAHs的环境行为 | 第25-34页 |
·红树林湿地中的PAHs | 第34-35页 |
·红树林湿地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 | 第35-41页 |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 第35-37页 |
·胞外酶活性的研究 | 第37-41页 |
·PAHs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 | 第41-47页 |
·生物修复的作用方式 | 第41-42页 |
·影响生物修复的因素 | 第42-43页 |
·生物修复的方法 | 第43页 |
·微生物对PAHs的降解 | 第43-47页 |
·红树林湿地中的微生物资源 | 第47-57页 |
·红树林湿地中的微生物 | 第48-56页 |
·红树林湿地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净化作用 | 第56-57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57-61页 |
·研究内容 | 第57-58页 |
·研究意义 | 第58-60页 |
·技术路线 | 第60-61页 |
第二章 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的环境状况 | 第61-99页 |
·引言 | 第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70页 |
·研究区域与采样站位 | 第61-64页 |
·材料 | 第64-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70页 |
·结果 | 第70-90页 |
·红树林沉积物的理化参数 | 第70-73页 |
·红树林沉积物中胞外酶的活性 | 第73-85页 |
·红树林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 | 第85-90页 |
·讨论 | 第90-97页 |
·红树林沉积物的理化特征 | 第90-91页 |
·红树林沉积物中胞外酶活性的分布特征 | 第91-96页 |
·红树林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特征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三章 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 第99-148页 |
·引言 | 第9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9-111页 |
·材料 | 第99-104页 |
·实验方法 | 第104-111页 |
·结果 | 第111-141页 |
·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数量 | 第111-119页 |
·红树林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119-131页 |
·红树林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 | 第131-141页 |
·讨论 | 第141-147页 |
·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 第141-143页 |
·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分析 | 第143-145页 |
·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 | 第145-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四章 红树林湿地微生物对PAHs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148-170页 |
·引言 | 第1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8-153页 |
·材料 | 第148-150页 |
·实验方法 | 第150-153页 |
·结果 | 第153-165页 |
·沉积物样品中的总DNA提取 | 第153页 |
·16S rDNA-V3高变区的PCR扩增 | 第153-154页 |
·DGGE分析PAHs胁迫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 第154-165页 |
·讨论 | 第165-169页 |
·红树林沉积物中DNA的提取 | 第165页 |
·PAHs污染胁迫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特点 | 第165-167页 |
·红树林沉积物细菌的PCR-DGGE条带分析 | 第167-168页 |
·PAHs污染胁迫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机制的探讨 | 第168-169页 |
·本章小结 | 第169-170页 |
第五章 红树林湿地PAHs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170-211页 |
·引言 | 第1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0-177页 |
·材料 | 第170-173页 |
·实验方法 | 第173-177页 |
·结果 | 第177-203页 |
·PAHs降解菌的富集和驯化 | 第177-180页 |
·冬季红树林沉积物样品中PAHs降解菌的分离 | 第180-184页 |
·冬季红树林沉积物样品中PAHs降解菌的分子鉴定 | 第184-186页 |
·夏季红树林沉积物样品中PAHs降解菌的分离 | 第186页 |
·夏季红树林沉积物样品中PAHs降解菌的分子鉴定 | 第186-203页 |
·讨论 | 第203-209页 |
·红树林湿地中降解PAHs的微生物 | 第203-205页 |
·PAHs降解菌的筛选 | 第205页 |
·改进培养策略分离PAHs降解菌 | 第205-206页 |
·PAHs降解菌的组成分析 | 第206-209页 |
·本章小结 | 第209-211页 |
第六章 红树林湿地微生物对PAHs的降解 | 第211-240页 |
·引言 | 第21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1-215页 |
·材料 | 第211-212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215页 |
·结果 | 第215-236页 |
·平板升华法观察降解菌的生长特征 | 第215-216页 |
·添加PAHs后降解菌的生长特征 | 第216-222页 |
·基于PCR-DGGE技术的可培养PAHs降解菌分析 | 第222-228页 |
·降解菌对不同PAHs的降解率 | 第228-236页 |
·讨论 | 第236-238页 |
·PAHs降解菌生长特性研究 | 第236页 |
·PAHs降解菌降解特性研究 | 第236-237页 |
·PAHs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 | 第237-238页 |
·本章小结 | 第238-24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40-244页 |
·结论 | 第240-241页 |
·主要特色与创新 | 第241-242页 |
·展望 | 第242-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4-273页 |
附录 | 第273-281页 |
附录一 参与的课题、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 第273-275页 |
附录二 载体图谱 | 第275-278页 |
附录三 DNA分子量标准 | 第278-279页 |
附录四 缩略语对照表 | 第279-281页 |
致谢 | 第281-2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