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对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准用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准用构想(一):第三人的范围第11-17页
 第一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分析第11-13页
 第二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对民事诉讼第三人范围的准用构想第13-17页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范围之扩展—与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第13-15页
  二、行政机关作为行政诉讼第三人第15-17页
第二章 准用构想(二):第三人的类型第17-24页
 第一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类型化分析第17-20页
 第二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对民事诉讼第三人类型的准用构想第20-24页
  一、借鉴标本—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例第20-22页
  二、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对民事诉讼第三人类型的准用构想第22-24页
第三章 准用构想(三):第三人的诉讼地位第24-29页
 第一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分析第24-26页
 第二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对民事诉讼第三人诉讼地位的准用构想第26-29页
  一、借鉴标本—日本的立法例第26-27页
  二、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对民事诉讼第三人诉讼地位的准用构想第27-29页
第四章 准用构想(四):第三人的诉讼权限第29-35页
 第一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权限分析第29-30页
 第二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在诉讼权限上对民事诉讼第三人的准用构想第30-35页
  一、借鉴标本—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例第30-33页
  二、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对民事诉讼第三人诉讼权限的准用构想第33-35页
第五章 准用构想(五):第三人受到判决既判力的拘束第35-40页
 第一节 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受到行政判决既判力的拘束分析第35-37页
  一、行政判决既判力的主观范围第35-36页
  二、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受到行政判决既判力的拘束分析第36-37页
 第二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在受判决既判力拘束方面对民事诉讼第三人的准用构想第37-40页
  一、借鉴标本—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例第37-38页
  二、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在受判决既判力拘束方面对民事诉讼第三人的准用构想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用铝合金变形损伤和断裂机理研究与材料表征及有限元模拟
下一篇:血清ACA、β-HCG水平与病理妊娠及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