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Summary | 第3-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8页 |
·重金属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第7-8页 |
·资源开发与环境危害 | 第8-9页 |
·矿山废弃地植物恢复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矿业废弃地和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 | 第10-11页 |
·国内外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 第11-13页 |
·废渣地植物恢复机制与优点 | 第13-14页 |
·矿区废渣地改良与超积累植物 | 第14-15页 |
·植物恢复技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15-16页 |
·本文选题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 第18-24页 |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20-24页 |
·植被调查和样地设置 | 第20-22页 |
·植被调查方法 | 第22页 |
·草本植物数量特征 | 第22-23页 |
·土样和植物样处理 | 第23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自然恢复植物的群落学特征研究 | 第24-34页 |
·不同废弃时间坑口台地植物组成 | 第24页 |
·不同废弃时间坑口台地特征植物 | 第24-26页 |
·不同废弃时间坑口台地自然恢复特征 | 第26-27页 |
·不同废弃时间坑口台地的自然恢复的植被的演替研究 | 第27-29页 |
·3 年废渣地入侵植物 | 第27页 |
·6 年废渣地的植物变化 | 第27页 |
·11 年废渣地植物草—灌—乔结构 | 第27-28页 |
·废渣地植被演替过程中种群重要值的动态 | 第28-29页 |
·克隆植物在废渣地的自然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 第29-31页 |
·克隆植物自然恢复特征 | 第29-30页 |
·植株克隆频率指示的生态作用 | 第30-31页 |
·不同废弃时间坑口台地的植物的生存对策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废渣地自然植被与重金属相互关系 | 第34-45页 |
·某矿废渣地的理化性质 | 第34-35页 |
·某矿废渣地重金属影响动态 | 第35-37页 |
·不同废弃年限的废渣地土壤重金属含量 | 第35-36页 |
·不同废弃时间段的废渣地重金属变化趋势 | 第36-37页 |
·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废渣地重金属与植物的关系 | 第37-43页 |
·植物群落相关土壤的重金属含量 | 第37-38页 |
·自然恢复过程中废渣地重金属含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自然恢复植被对废渣地重金属的吸收 | 第39-40页 |
·废渣地植物对重金属转移和富集能力 | 第40-43页 |
·植物对废渣土壤中重金属根部滞留效应的胁迫反应分析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导师简介 | 第53-54页 |
个人简介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