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实践智力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目录 | 第1-7页 |
英文目录 | 第7-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实践智力理论 | 第12-14页 |
·概念 | 第12-14页 |
·研究结果 | 第14页 |
·实践智力的评估 | 第14-18页 |
·实践智力的评估方法 | 第14-16页 |
·实践智力与缄默知识的关系 | 第16-18页 |
·关于实践智力评估的看法 | 第18页 |
·实践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18-23页 |
·人口学变量对实践智力的影响 | 第18-19页 |
·人格变量对实践智力的影响 | 第19-22页 |
·关于实践智力影响因素研究的看法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 | 第23-26页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3页 |
·实践智力评估的不足 | 第23页 |
·实践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 | 第23页 |
·研究总体构思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和假设 | 第2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本研究独创及新颖之处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研究1 青少年缄默知识问卷的编制 | 第26-48页 |
·研究目的和假设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问卷的理论构想 | 第26-28页 |
·问卷的初步编制 | 第28-33页 |
·确定问卷编排和记分方式 | 第28-29页 |
·青少年典型问题情境收集和汇总 | 第29-30页 |
·问题情境的三次筛选 | 第30-32页 |
·项目收集和初步编制问卷 | 第32-33页 |
·情境、项目评价 | 第33页 |
·问卷的预测 | 第33-35页 |
·对象 | 第33-34页 |
·工具 | 第34页 |
·施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 第34页 |
·确定《青少年缄默知识问卷(第3稿)》 | 第34-35页 |
·问卷的正式测试 | 第35-37页 |
·对象 | 第35页 |
·工具 | 第35页 |
·实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确定《青少年缄默知识问卷(正式版)》 | 第36-37页 |
·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项目分析 | 第37-38页 |
·问卷的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信度分析 | 第40-41页 |
·效度分析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7页 |
·青少年缄默知识问卷的编排、计分方式,以及施测 | 第43-44页 |
·青少年缄默知识问卷的构成因素 | 第44-45页 |
·关于青少年缄默知识问卷的项目鉴别力、信度和效度 | 第45-46页 |
·建议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研究2 青少年实践智力的发展特点研究 | 第48-56页 |
·目的和假设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页 |
·被试 | 第48页 |
·工具 | 第48页 |
·程序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青少年缄默知识的总体特征 | 第48-50页 |
·年缄默知识各维度的特征 | 第50-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青少年缄默知识发展的交互作用 | 第53-54页 |
·青少年实践智力的性别特征 | 第54页 |
·青少年实践智力的年龄和年级特征 | 第54-55页 |
·建议 | 第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研究3 青少年实践智力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 第56-61页 |
·目的和假设 | 第56页 |
·方法 | 第56页 |
·被试 | 第56页 |
·工具 | 第56页 |
·程序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高低缄默知识青少年的大五人格水平比较 | 第56-57页 |
·青少年缄默知识与大五的相关分析 | 第57页 |
·青少年缄默知识与大五人格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实践智力与人格关系 | 第58-60页 |
·建议 | 第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4页 |
·本研究主要结论与贡献 | 第61-62页 |
·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