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营煤矿建设项目投资后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4页 |
·国外项目后评价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项目后评价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动态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 第14页 |
·研究方案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本文预期达到的目的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14-16页 |
·本文预期达到的目的 | 第14页 |
·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 第14-16页 |
2 清水营煤矿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第16-23页 |
·清水营煤矿概况 | 第16-17页 |
·矿建工程概况 | 第16-17页 |
·土建工程概况 | 第17页 |
·清水营煤矿建设项目投资及预评价情况 | 第17-19页 |
·清水营煤矿项目建设决算资料 | 第19-21页 |
·清水营煤矿预算与决算资料比较分析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分析 | 第23-36页 |
·传统后评价方法 | 第23-26页 |
·对比法 | 第23-24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4-25页 |
·成功度评价法 | 第25-26页 |
·传统评价方法共同的缺陷 | 第26页 |
·灰色评价法 | 第26-28页 |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第26-27页 |
·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项目后评价中的应用 | 第28-35页 |
·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理论基础及模型 | 第28-33页 |
·多层次灰色评价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清水营煤矿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6-42页 |
·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6-37页 |
·煤矿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7-38页 |
·煤矿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7-38页 |
·指标体系建立过程及内容 | 第38页 |
·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 第38页 |
·建立清水营煤矿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清水营煤矿建设项目后评价模型建立及计算 | 第42-70页 |
·建立评价模型的步骤和内容 | 第42页 |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数向量 | 第42-54页 |
·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42-45页 |
·一级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45-46页 |
·二级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46-54页 |
·灰色评价方法应用 | 第54-69页 |
·制定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 | 第54页 |
·组织评分并得出样本矩阵 | 第54-56页 |
·确定评估灰类 | 第56-58页 |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 第58-63页 |
·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和权矩阵 | 第63-66页 |
·对评价指标做综合评价 | 第66-67页 |
·计算总评价结果 | 第67-69页 |
·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及建议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