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9-15页 |
| ·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的概念及染色方法 | 第9-10页 |
| ·不同哺乳动物染色质构型的分类标准 | 第10-11页 |
| ·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与卵泡、卵母细胞发生的关系 | 第11-12页 |
| ·染色质构型与卵母细胞内成分之间的关系 | 第12-13页 |
| ·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变化的内在机制 | 第13-14页 |
| ·本实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 ·培养液及操作液的配制 | 第15页 |
| ·实验动物的激素处理 | 第15-16页 |
| ·大鼠发情周期的鉴定 | 第16页 |
| ·卵母细胞的获取 | 第16页 |
| ·卵母细胞的染色和分类 | 第16-17页 |
|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 第17页 |
| ·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在HX-成熟液中的体外培养 | 第17页 |
| ·数据分析 | 第17-18页 |
| 3 结果 | 第18-24页 |
| ·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的划分 | 第18页 |
| ·环绕构型卵母细胞出现的最小日龄 | 第18页 |
| ·不同日龄大鼠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的变化规律 | 第18-19页 |
| ·不同直径的大鼠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的变化规律 | 第19-20页 |
| ·PMSG 刺激对大鼠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的影响 | 第20页 |
| ·大鼠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随发情周期的变化规律 | 第20-21页 |
| ·hCG 刺激后间隔不同时间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的变化 | 第21-22页 |
| ·GV3 和 GV4 型 Wistar 大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能力 | 第22页 |
| ·次黄嘌呤对大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以及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体外变化规律 | 第22-24页 |
| 4 讨论 | 第24-28页 |
| ·大鼠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的分类 | 第24页 |
| ·能够发生成熟排卵的卵母细胞 | 第24-25页 |
| ·卵母细胞的染色质构型体外转变 | 第25-26页 |
| ·卵母细胞的成熟能力 | 第26-28页 |
| 5 结论 | 第28-29页 |
| 致谢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5页 |
| 附录 | 第35-3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