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理论研究 | 第11-29页 |
1.古代中医学对胃癌的认识和治疗概况 | 第11-14页 |
·古代中医学文献对胃癌病名及临床表现的认识 | 第11-12页 |
·古代中医学文献中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3页 |
·古代中医学文献对胃癌的治疗及预后的认识 | 第13-14页 |
2 现代中医学对胃癌的认识和治疗简况 | 第14-16页 |
·现代中医学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4-15页 |
·现代中医学对胃癌的治疗 | 第15-16页 |
3 胃癌的西医研究简况 | 第16-17页 |
·手术治疗 | 第16页 |
·化疗治疗 | 第16-17页 |
·放射疗法 | 第17页 |
·生物免疫治疗 | 第17页 |
4 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术后的理论研究 | 第17-29页 |
·胃癌术后脾虚血瘀证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健脾化瘀法的组方依据及特色 | 第21-25页 |
·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血瘀证的临床体会与实例 | 第25-29页 |
临床研究 | 第29-42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9-33页 |
·病例选择 | 第29-32页 |
·病例分析 | 第32-33页 |
2.操作步骤 | 第33-34页 |
3.观察指标 | 第34页 |
·疗效性指标: | 第34页 |
·毒性反应指标观察: | 第34页 |
·安全性指标: | 第34页 |
4.疗效评定标准 | 第34-36页 |
·、中医证候评分: | 第35页 |
·体重变化情况: | 第35页 |
·生活质量即KPS评分评价: | 第35页 |
·毒性反应评价: | 第35-36页 |
5.统计方法 | 第36页 |
6.临床治疗结果 | 第36-39页 |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脾虚血瘀证积分比较 | 第36-37页 |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 第37页 |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比较 | 第37-38页 |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比较 | 第38页 |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EA值的变化比较 | 第38页 |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毒副反应出现率比较 | 第38-39页 |
7 分析和讨论 | 第39-40页 |
·中医疗效的分析和讨论 | 第39页 |
·对肿瘤相关指标及毒副反应的分析和讨论 | 第39-40页 |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分析和讨论 | 第40页 |
8 结论 | 第40-41页 |
9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综述 | 第44-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