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42页 |
·有机近红外发光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有机材料的发光过程理论 | 第18-26页 |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特征 | 第18-20页 |
·激发态的多重态 | 第20页 |
·有机材料的荧光 | 第20-21页 |
·有机材料的磷光 | 第21-22页 |
·有机分子内的光物理过程 | 第22-24页 |
·有机分子的激发态能量转移理论 | 第24-26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发光原理 | 第26-33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常见的器件结构 | 第26-29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过程 | 第29-31页 |
·评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主要参数 | 第31-33页 |
·酞菁 | 第33-40页 |
·简介 | 第33-34页 |
·酞菁的合成 | 第34-36页 |
·四取代酞菁衍生物 | 第36-40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40-42页 |
2 2(3)-四-(2-异丙基-5-甲基苯氧基)酞菁铜的合成及近红外发光器件的研究 | 第42-69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2(3)-四-(2-异丙基-5-甲基苯氧基)酞菁铜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43-46页 |
·化合物的合成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4-CuPc的电化学研究与光致发光 | 第46-51页 |
·循环伏安 | 第47-48页 |
·光谱电化学 | 第48-50页 |
·光致发光 | 第50-51页 |
·空间位阻的模拟 | 第51页 |
·电致发光 | 第51-67页 |
·实验仪器及材料介绍 | 第51-55页 |
·电致发光器件 | 第55-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3 2(3)-四-(2-异丙基-5-甲基苯氧基)钛氧酞菁的合成及近红外发光器件的研究 | 第69-84页 |
·2(3)-四-(2-异丙基-5-甲基苯氧基)钛氧酞菁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69-73页 |
·化合物的合成 | 第69-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3页 |
·电化学性质 | 第73-79页 |
·仪器与方法 | 第73页 |
·循环伏安 | 第73-75页 |
·光谱电化学 | 第75-79页 |
·四取代钛氧酞菁的电致发光 | 第79-83页 |
·用到的材料及其器件结构 | 第79-8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0-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4 氮杂酞菁铜的单晶培养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 | 第84-115页 |
·氮杂酞菁铜(CuN_(16)C_(24)H_8)的合成 | 第84页 |
·有机单晶生长方法概述 | 第84-92页 |
·溶液生长方法 | 第85-87页 |
·熔体生长方法 | 第87-91页 |
·气相生长 | 第91-92页 |
·晶体生长 | 第92-97页 |
·单晶生长方法 | 第92-94页 |
·aza-CuPc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94-96页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96-97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 | 第97-114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概述 | 第97-103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直接观察实验 | 第103-10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结论 | 第115-117页 |
创新点提要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