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铁路运输经济论文--铁路运输经济理论论文

铁路与航空旅客联合运输可行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21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空铁联运发展概况第13-20页
     ·国外联运的发展现状第13-17页
     ·国内联运的发展现状第17-19页
     ·小结第19-20页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空铁联运系统第21-31页
   ·空铁联运的定义第21-22页
   ·空铁联运系统的组成第22-30页
     ·运输主体第22-26页
     ·行李系统第26-27页
     ·联运信息系统第27-30页
   ·空铁联运的体系结构第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空铁联运模式研究第31-41页
   ·空铁联运的模式选择第31-35页
     ·航空——既有铁路模式第31页
     ·航空——城际铁路模式第31-32页
     ·航空——高速铁路模式第32-35页
   ·空铁联运的运营模式第35-40页
     ·代码共享模式第35-36页
     ·联运票务模式第36-39页
     ·联运票制研究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空铁联运的客流分析第41-49页
   ·客流预测的意义第41-42页
     ·宏观层第41页
     ·微观面第41-42页
   ·空铁联运客流分析第42-45页
     ·客流组成分类第42-43页
     ·客流特点第43-44页
     ·客流影响因素第44-45页
   ·空铁联运客流预测第45-48页
     ·客流预测方法第45-46页
     ·机场客流预测第46-47页
     ·空铁联运客流预测思路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空铁联运的衔接模式研究第49-60页
   ·铁路系统列车运行组织方式第49-52页
     ·城际铁路的列车运行组织方式第49页
     ·高速铁路的列车运行组织方式第49-51页
     ·铁路系统列车运行组织方式对空铁联运的影响第51-52页
   ·铁路与航空的衔接第52-55页
     ·枢纽机场客流组成第52页
     ·衔接方式简述第52-53页
     ·衔接客流的分配第53-55页
   ·换乘衔接方式评价第55-59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55-56页
     ·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第56-57页
     ·指标的量化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6章 空铁联运的客运设施与组织第60-71页
   ·航站楼的模式第60-63页
     ·分散式航站楼模式第60-61页
     ·集中式航站楼模式第61页
     ·综合式航站楼模式第61-63页
   ·联运系统客运设施第63-66页
     ·售票设施第63-64页
     ·值机设施第64页
     ·安检设施第64-65页
     ·侯车(机)设施第65页
     ·乘车(登机)设施第65-66页
   ·空铁联运旅客转机流程第66-67页
   ·客运设施布局评价第67-70页
     ·服务设施布局原则及设置第67-69页
     ·服务设施布局评价指标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7章 长三角地区的空铁联运系统第71-81页
   ·长三角区域概述第71-74页
     ·经济圈概况第71页
     ·铁路系统第71-73页
     ·机场第73-74页
   ·长三角地区客流分析第74-77页
     ·区域客流特点第74-75页
     ·区域客流量预测第75-76页
     ·空铁联运的客流组成第76页
     ·空铁联运的客流范围第76-77页
   ·长三角空铁联运客运组织第77-79页
     ·运输组织模式第77-78页
     ·列车运行方式第78页
     ·客运通道的规划第78-79页
   ·长三角空铁联运的运营机制及效益第79-80页
     ·运营机制第79-80页
     ·空铁联运的效益第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2页
   ·结论第81页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4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桩基非线性静动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切换策略研究与仿真平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