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激励模式与高校人才激励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引言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4页 |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 2 激励的概述 | 第14-19页 |
| ·激励的概念 | 第14-15页 |
| ·NM激励模式概述 | 第15-19页 |
| ·NM激励模式分析 | 第15-16页 |
| ·NM激励模式的特征及特点分析 | 第16页 |
| ·NM激励模式中的交换思想 | 第16-19页 |
| 3 传统激励理论分析 | 第19-27页 |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20页 |
| ·麦克利兰德“成就需要理论” | 第20-21页 |
|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21-22页 |
|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第22-24页 |
| ·波特-劳勒的“期望模式” | 第24-27页 |
| 4 IM激励模式 | 第27-34页 |
| ·兴趣的概述 | 第27-29页 |
| ·兴趣的概念 | 第27-28页 |
| ·兴趣与需要的区别 | 第28-29页 |
| ·IM激励模式 | 第29-34页 |
| ·IM激励模式的特点分析 | 第29-32页 |
| ·IM激励模式的组织适应性分析 | 第32-34页 |
| 5 高校学科带头人激励 | 第34-43页 |
| ·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的特点 | 第34-35页 |
| ·实证分析 | 第35-40页 |
| ·数据的选取及目的 | 第36页 |
| ·数据的分析及结论 | 第36-40页 |
| ·高校学科带头人激励的几点建议 | 第40-43页 |
| 6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作者简历 | 第46-4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