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裁厘运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厘金的概念 | 第10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0-12页 |
三、本文写作的主旨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厘金制度的起源和弊端 | 第13-19页 |
一、厘金制度产生的原因 | 第13-15页 |
(一) 必然性 | 第13-14页 |
(二) 偶然性 | 第14-15页 |
二、厘金税制的内容 | 第15-17页 |
(一) 征收范围及种类 | 第15页 |
(二) 税率和额数 | 第15-16页 |
(三) 厘金的管理和征收制度 | 第16-17页 |
三、厘金制度的弊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晚清的裁厘运动 | 第19-22页 |
一、晚清早期的裁厘运动 | 第19页 |
二、清末的“裁厘统捐”和“裁厘认捐”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裁厘 | 第22-28页 |
一、北洋政府裁厘的背景 | 第22页 |
二、北洋政府的三次裁厘运动 | 第22-24页 |
三、裁厘失败的具体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一) 人民群众不会行动起来抗击厘金制度 | 第24-25页 |
(二) 政府和官僚机构不会裁厘 | 第25-26页 |
(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境地决定 | 第26页 |
(四)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造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裁厘运动 | 第28-39页 |
一、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裁厘概述 | 第28-30页 |
二、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裁厘概述 | 第30-31页 |
三、1931 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三次裁厘的成功 | 第31-33页 |
四、成功裁厘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五、裁厘过程中民众心态分析 | 第34-35页 |
六、裁厘的影响 | 第35-39页 |
第五章 裁厘的现代启示 | 第39-46页 |
一、税收视野中的厘金与裁厘 | 第39-40页 |
二、裁厘与当前财税改革的比较 | 第40-43页 |
(一) 不规范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41页 |
(二) 财政管理的低效益 | 第41-42页 |
(三) 缺乏监督制衡机制 | 第42-43页 |
三、财税改革的借鉴意义 | 第43-46页 |
(一) 完善税费的裁撤与增设方案 | 第43-44页 |
(二) 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律监督 | 第44页 |
(三) 要加强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 第44页 |
(四) 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税权关系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附:读研期间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