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论文

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绩效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引言第15-20页
 一、选题研究的背景第15-16页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三、研究解决的问题及其难点第17-18页
 四、选题研究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第18-20页
第一章 绩效理论与人大监督第20-44页
 一、从多维视角认识绩效第20-26页
  (一) 由效率到绩效的转变第20-21页
  (二) 多维视角认识绩效第21-23页
  (三) 绩效的种类第23-26页
 二、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第26-32页
  (一) 绩效管理第26-28页
  (二) 绩效评估第28-32页
 三、人大监督的制度框架第32-38页
  (一) 人大监督的性质与特点第32-34页
  (二) 监督对象第34-35页
  (三) 监督内容第35-38页
 四、人大监督绩效第38-44页
  (一) 人大监督绩效的内容第39-41页
  (二) 人大监督绩效分析的挑战性第41-44页
第二章 拓展绩效评估的新领域第44-69页
 一、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运动方兴未艾第44-51页
  (一) 西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全面兴起第44-46页
  (二) 我国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悄然展开第46-48页
  (三) 立法评估破土而出第48-49页
  (四)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启示与借鉴第49-51页
 二、绩效分析是人大监督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第51-57页
  (一) 发展监督理论拓展监督形式监督效果未能顾及第52-53页
  (二) 监督效果被提上议事日程把监督放在与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第53-55页
  (三) 把监督效果摆到突出位置务求取得监督实效第55-56页
  (四) 注重监督实效是制度与现实的双重必然第56-57页
 三、绩效分析是正确认识监督制度的有效方法第57-63页
  (一) 现有人大监督研究之不足第57-60页
  (二) 监督绩效分析提供研究的新路径第60-63页
 四、绩效分析是改进监督工作的有效工具第63-69页
  (一) 通过综合评价,引导监督工作的最优发展第64-65页
  (二) 通过监督效果的分析增强监督实效意识第65-66页
  (三)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力戒监督形式主义第66-67页
  (四) 通过比较分析形成开展监督的动力机制第67-69页
第三章 人大监督绩效分析标准与路径第69-97页
 一、合法性第70-76页
  (一) 合法监督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第70-71页
  (二) 合法性标准的要求第71-74页
  (三) 合法性标准的分析路径第74-76页
 二、合理性第76-82页
  (一) 确立合理性标准的必要性第76-78页
  (二) 合理性标准的内容要求第78-81页
  (三) 合理性标准与合法性标准的关系及分析路径第81-82页
 三、回应性第82-88页
  (一) 人大应当回应社会的监督诉求第82-84页
  (二) 回应监督诉求的制度规范第84-86页
  (三) 回应性的分析路径第86-88页
 四、实效性第88-97页
  (一) 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制度机制第88-90页
  (二) 人大监督实效的内容与表现第90-92页
  (三) 人大监督实效的分析路径第92-97页
第四章 监督绩效分析的运用第97-118页
 一、监督绩效分析的对象第97-101页
  (一) 人大的组织体系与绩效分析对象第97-100页
  (二) 人大的监督形式与绩效分析的内容第100-101页
 二、监督绩效分析运用――以执法检查为例第101-118页
  (一) 执法检查制度的发展与确立第101-104页
  (二) 近年来执法检查的情况与特点第104-108页
  (三) 执法检查绩效分析第108-114页
  (四) 提高执法检查绩效的对策第114-118页
参考书目第118-122页
后记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镉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下一篇: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顾客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