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人权与犯罪嫌疑人的弱势群体地位 | 第8-12页 |
一、人权现状 | 第8页 |
二、犯罪嫌疑人的弱势群体地位 | 第8-12页 |
第二章 我国羁押制度及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状况 | 第12-18页 |
一、拘留、逮捕与羁押不分 | 第12页 |
二、羁押适用程序上非司法化 | 第12-14页 |
三、羁押期限过长 | 第14-15页 |
四、羁押期限依附于办案期限 | 第15-16页 |
五、侦、押不分 | 第16页 |
六、羁押的国家赔偿缺失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国外羁押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18-26页 |
一、羁押措施适用之独立性 | 第18-19页 |
二、司法审查原则 | 第19-21页 |
三、比例原则 | 第21-22页 |
四、羁押场所设置之中立性 | 第22-23页 |
五、司法救济制度 | 第23-26页 |
第四章 被羁押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与我国羁押制度的重构设想 | 第26-41页 |
一、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 第26-32页 |
(一)知情权 | 第26-27页 |
(二)异议权 | 第27页 |
(三)辩护权 | 第27-29页 |
(四)申请保释权 | 第29-30页 |
(五)司法救济权 | 第30-31页 |
(六)国家赔偿以及责任追究 | 第31-32页 |
二、我国羁押制度重构的设想 | 第32-35页 |
(一)拘留、逮捕与羁押相分离 | 第32-33页 |
(二)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相分离 | 第33-34页 |
(三)侦查机关与羁押场所相分离 | 第34-35页 |
三、羁押措施适用原则 | 第35-41页 |
(一)比例性原则 | 第35-37页 |
(二)司法审查原则 | 第37-39页 |
(三)及时诉讼原则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4页 |
参考资料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