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参数设计、回波仿真及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合成孔径雷达及其模拟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1-15页 |
| ·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及应用 | 第15-16页 |
| ·本文的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相关理论 | 第18-31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合成孔径原理分析 | 第18-20页 |
| ·SAR平台工作模型 | 第20-22页 |
| ·机载平台 | 第20-21页 |
| ·星载平台 | 第21-22页 |
| ·SAR目标模型 | 第22-24页 |
| ·目标类型 | 第22-23页 |
| ·点散射模型 | 第23-24页 |
| ·SAR回波信号模型 | 第24-31页 |
| ·SAR回波模型 | 第24-26页 |
| ·方位信号的相位历程 | 第26-29页 |
| ·SAR回波模拟的基本步骤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SAR系统参数设计与模拟计算 | 第31-54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系统设计概述 | 第31-33页 |
| ·SAR性能指标分析 | 第33-37页 |
| ·模糊度 | 第33-36页 |
| ·距离模糊度 | 第33-35页 |
| ·方位模糊度 | 第35-36页 |
| ·系统灵敏度 | 第36-37页 |
| ·系统参数的选择及约束关系分析 | 第37-47页 |
| ·频率和极化方式 | 第37-38页 |
| ·信号带宽 | 第38页 |
| ·入射角 | 第38-40页 |
| ·天线尺寸 | 第40-42页 |
| ·天线的增益及方向性 | 第40页 |
| ·天线尺寸的上限 | 第40-41页 |
| ·天线尺寸的下限 | 第41-42页 |
| ·测绘带宽度 | 第42页 |
| ·脉冲重复频率 | 第42-46页 |
| ·发射功率 | 第46-47页 |
| ·系统参数设计流程 | 第47-48页 |
| ·SAR系统参数设计实例 | 第48-54页 |
| ·任务要求及已知参数 | 第48页 |
| ·参数选取分析 | 第48-52页 |
| ·参数设计结果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SAR系统参数设计软件开发 | 第54-62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MATLAB图形用户界面简介 | 第54-55页 |
| ·软件的结构、功能与主界面 | 第55-56页 |
| ·软件的输入、输出界面 | 第56-60页 |
| ·输入参数 | 第56-57页 |
| ·系统参数设计 | 第57-59页 |
| ·基本参数计算与选择 | 第57-58页 |
| ·斑马图交互设计 | 第58-59页 |
| ·可视化分析 | 第59页 |
| ·系统参数输出 | 第59-60页 |
| ·回波仿真与成像处理 | 第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SAR真实场景回波仿真研究 | 第62-69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真实场景数据描述 | 第62-64页 |
| ·真实场景回波仿真实验步骤 | 第64-65页 |
|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5-69页 |
| ·点、面目标验证成像算法 | 第66-67页 |
| ·真实场景回波仿真结果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SAR性能与大气环境 | 第69-85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云、雨对电磁波的散射 | 第69-72页 |
| ·雨的散射 | 第71-72页 |
| ·云的散射 | 第72页 |
| ·云、雨对电磁波的衰减 | 第72-73页 |
| ·降雨衰减 | 第72-73页 |
| ·云的衰减 | 第73页 |
| ·云雨对SAR性能的影响讨论 | 第73-79页 |
| ·云雨衰减计算及对SAR信噪比的影响 | 第73-77页 |
| ·雨的影响 | 第73-76页 |
| ·云的影响 | 第76-77页 |
| ·云雨散射及信杂比计算 | 第77-79页 |
| ·雨杂波的影响 | 第78-79页 |
| ·云杂波的影响 | 第79页 |
| ·利用SAR观测云雨的可行性分析 | 第79-83页 |
| ·小结 | 第83-85页 |
| 结束语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