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我国银杏叶加工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 第17-18页 |
·问题的思考 | 第18页 |
·国内外植物聚戊烯醇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银杏叶聚戊烯醇(GP)HPLC分布及其结构特征研究 | 第20-25页 |
·HPLC单科性和多科性特征 | 第20-21页 |
·聚戊烯醇的存在特征 | 第21页 |
·GP结构鉴定方法 | 第21-22页 |
·GP的光谱特征 | 第22-25页 |
·GP的红外光谱(IR)特征 | 第22-23页 |
·GP的氢谱(~1H-NMR)特征 | 第23页 |
·GP的碳谱(~(13)C-NMR)特征 | 第23-24页 |
·GP的质谱(MS)特征 | 第24-25页 |
·国内外植物聚戊烯醇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 第25页 |
·GP的应用前景 | 第25-27页 |
·GP合成多萜醇及其衍生物 | 第25-26页 |
·GP合成聚戊烯醇磷酸酯及其衍生物 | 第26页 |
·其它衍生物的合成 | 第26-27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7-28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银杏叶聚戊烯醇(GP)分析方法及其含量的研究 | 第29-42页 |
·引言 | 第29页 |
·GP的定性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GP样品的制备 | 第30页 |
·TLC定性试验 | 第30-31页 |
·HPLC定性试验 | 第31-33页 |
·GP的HPLC定量方法 | 第33-37页 |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HPLC定量的依据 | 第33-34页 |
·紫外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34页 |
·HPLC-UV流动相的选择 | 第34-35页 |
·HPLC外标法的方法学 | 第35-37页 |
·标准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标准对照品曲线的绘制 | 第35-36页 |
·聚戊烯醇含量计算公式 | 第36页 |
·GP软膏的分析 | 第36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6-37页 |
·样品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37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37页 |
·银杏叶中GP含量测定 | 第37-40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7-38页 |
·不同地区、不同树龄银杏叶中GP的含量 | 第38页 |
·银杏叶中GP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38-39页 |
·银杏叶中不同链长聚戊烯醇的相对含量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银杏叶聚戊烯醇(GP)提取方法及其工艺的研究 | 第42-52页 |
·引言 | 第42页 |
·超声波提取GP的研究 | 第42-46页 |
·超声波提取原理 | 第42-43页 |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不同溶剂超声波提取 | 第43页 |
·超声波单因数提取工艺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不同溶剂提取GP的影响 | 第44页 |
·不同功率对GP提取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提取时间对GP的影响 | 第45页 |
·不同提取次数对GP的影响 | 第45-46页 |
·溶剂热浸提GP的研究 | 第46-51页 |
·浸提原理 | 第46-47页 |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不同溶剂热浸提 | 第47页 |
·索氏法回流提取 | 第47页 |
·不同提取方式对比试验 | 第47页 |
·GP和银杏叶提取物(GBE)分级提取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不同溶剂热浸提对GP的影响 | 第48页 |
·索氏提取时间对GP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提取方式的比较 | 第49-50页 |
·GP和GBE综合加工工艺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银杏叶聚戊烯醇(GP)的分离纯化机理及其制备方法 | 第52-64页 |
·引言 | 第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52-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银杏叶精油的测定 | 第53页 |
·银杏叶脂肪酸及其酯的测定 | 第53页 |
·石油醚浸提软膏的皂化值测定 | 第53页 |
·银杏叶脂溶性不皂化物的制备 | 第53-54页 |
·溶剂冷冻分离制备GP | 第54页 |
·介质吸附分离制备GP | 第54页 |
·GP精制工艺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银杏叶中脂溶性化学组成及其分离机理 | 第54-56页 |
·皂化反应工艺参数筛选 | 第56-59页 |
·不同皂化剂对皂化的影响 | 第56-57页 |
·均化方式对皂化的影响 | 第57页 |
·不同皂化温度对皂化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不同皂化时间对皂化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皂化物的制备条件 | 第59页 |
·GP的分离方法 | 第59-62页 |
·溶剂冷冻分离GP的效果 | 第59-60页 |
·溶剂冷冻次数对GP的影响 | 第60页 |
·不同介质对GP的吸附 | 第60-62页 |
·不同叶源对GP精制的影响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分子蒸馏分离银杏叶聚戊烯醇(GP)和甾醇的研究 | 第64-79页 |
·引言 | 第64页 |
·分子短程蒸馏分离原理 | 第64-66页 |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68页 |
·不皂化物软膏的制备 | 第66-67页 |
·分子蒸馏分离方法 | 第67页 |
·GP定性和定量测定 | 第67页 |
·甾醇的精制方法 | 第67-68页 |
·银杏甾醇的GC—MS分析 | 第68页 |
·银杏甾醇的的HPLC分离 | 第68页 |
·银杏甾醇含量分析 | 第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7页 |
·分子蒸馏分离GP和甾醇的机理 | 第68-69页 |
·进料温度对馏出物的影响 | 第69-70页 |
·进料速率对馏出物的影响 | 第70-71页 |
·刮膜转子速率对馏出物的影响 | 第71页 |
·蒸馏真空度对馏出物的影响 | 第71-72页 |
·分子蒸馏分离级数的影响 | 第72-73页 |
·甾醇类集分结晶的前处理 | 第73页 |
·不同溶剂对甾醇结晶的影响 | 第73-74页 |
·甾醇GC-MS离子流和组成 | 第74-77页 |
·甾醇结晶物的HPLC | 第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银杏叶聚戊烯醇(GP)衍生物的化学合成及其机理 | 第79-94页 |
·引言 | 第79页 |
·GP衍生物的合成路线设计 | 第79-81页 |
·聚戊烯基二氯磷酸酯 | 第80页 |
·聚戊烯基磷酸单酯(GPP) | 第80页 |
·氯磷酸二乙酯 | 第80-81页 |
·聚戊烯基磷酸二乙酯 | 第81页 |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81页 |
·实验方法 | 第81-84页 |
·GP样品的精制 | 第81-82页 |
·氯磷酸二乙酯的合成 | 第82页 |
·聚戊烯基磷酸二乙酯的合成 | 第82页 |
·聚戊烯基二氯磷酸酯的合成 | 第82页 |
·聚戊烯基磷酸单酯(GPP)的合成 | 第82-83页 |
·焦磷酸合成聚戊烯基磷酸单酯(GPP) | 第83页 |
·聚戊烯醇磷酸单酯(GPP)HPLC制备 | 第83页 |
·聚戊烯醇衍生物的光谱鉴定 | 第83-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3页 |
·聚戊烯基磷酸二乙酯的光谱特征 | 第84-86页 |
·聚戊烯基二氯磷酸酯的光谱特征 | 第86-87页 |
·聚戊烯基磷酸单酯的光谱特征 | 第87-91页 |
·磷酰化剂的选择 | 第91-92页 |
·相反应的催化剂选择 | 第92页 |
·氯磷酸二乙酯一步法合成对GPP转化率的影响 | 第92页 |
·GPP反应产物的分离纯化机理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第七章 银杏叶聚戊烯醇(GP)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94-109页 |
·引言 | 第94页 |
·实验部分 | 第94-97页 |
·药物和试剂 | 第94-95页 |
·实验动物 | 第95页 |
·实验仪器 | 第95页 |
·实验方法 | 第95-97页 |
·CCL_4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 | 第95-96页 |
·D-GAL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 | 第96页 |
·D-GAL酒精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 | 第96页 |
·CCL_4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 | 第96-97页 |
·肝功能指标和羟脯氨酸检测 | 第97页 |
·病理学综合评分方法 | 第97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7页 |
·GP对CCL_4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的影响 | 第97-98页 |
·GP对CCL_4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第98-99页 |
·GP对D-GAL肝损伤大鼠血清ALT和AST的影响 | 第99页 |
·GP对D-GAL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第99-101页 |
·GP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101页 |
·GP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生化指数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GP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第102页 |
·GP对CCL_4慢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GP对CCL_4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GP对CCL_4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病理学检查 | 第104-106页 |
·GP保护肝损伤的机理 | 第106-107页 |
·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八章 银杏叶聚戊烯醇(GP)体内抗肿瘤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09-132页 |
·引言 | 第109页 |
·试验材料 | 第109-110页 |
·动物和瘤谱 | 第109-110页 |
·供试样品和药品 | 第110页 |
·仪器设备 | 第110页 |
·试验方法 | 第110-115页 |
·试验药物的配制 | 第110页 |
·GP对EC艾氏腹水瘤小鼠延命的测定 | 第110-111页 |
·SF763人脑瘤荷瘤鼠模型 | 第111页 |
·A549人肺腺癌裸鼠生长抑制方法 | 第111-112页 |
·移植性荷瘤小鼠抑瘤率测定方法 | 第112页 |
·GP联合化疗荷瘤鼠实验方法 | 第112页 |
·GP联合~(60)CO放疗荷瘤鼠实验方法 | 第112页 |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方法 | 第112-113页 |
·荷瘤小鼠胸腺、脾重量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 第113页 |
·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 | 第113页 |
·荷瘤鼠T细胞亚群和B细胞亚群的检测 | 第113-114页 |
·端粒酶活性检测 | 第114页 |
·RNA提取 | 第114页 |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 第114页 |
·杂交及ELISA检测 | 第114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14-1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30页 |
·GP对EC荷瘤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 | 第115页 |
·GP合并阿霉素对荷人脑瘤SF763裸鼠生命延长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GP对A549人肺腺癌裸鼠生命延长影响 | 第116-117页 |
·GP和GPP对不同肿瘤荷瘤鼠抑制作用对比 | 第117-120页 |
·GP和GPP对肝癌HEPS荷瘤鼠的抑制作用 | 第117-118页 |
·GP和GPP对肉瘤S_(180)荷瘤鼠的抑制作用 | 第118-119页 |
·GP和GPP对艾氏癌EC荷瘤鼠的抑制作用 | 第119-120页 |
·GP联合化疗药对荷瘤鼠的药效筛选 | 第120-122页 |
·GP联合化疗药对肉瘤S_(180)荷瘤鼠的药效作用 | 第120-121页 |
·GP联合化疗药对肝癌HEPS荷瘤鼠的药效作用 | 第121-122页 |
·GP联合化疗药对艾氏腹水癌EC荷瘤鼠的药效作用 | 第122页 |
·GP联合~(60)Co放疗对荷瘤鼠的药效作用 | 第122-123页 |
·GP对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GP对荷瘤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GP对S_(180)荷瘤鼠T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GP对S_(180)肿瘤细胞DNA增殖和凋亡水平的影响 | 第126页 |
·GP对S_(180)荷瘤小鼠端粒酶活性(TMA)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GP抗肿瘤机理的探讨 | 第127-130页 |
·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九章 银杏叶聚戊烯醇(GP)体外抗病毒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32-144页 |
·引言 | 第13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32-133页 |
·药物 | 第132-133页 |
·试剂 | 第133页 |
·仪器、设备 | 第133页 |
·实验方法 | 第133-137页 |
·GP外体抗乙肝病毒检测 | 第133页 |
·GP外体抗H_3N_2甲型流感病毒检测 | 第133-134页 |
·GP对细胞毒性实验 | 第134页 |
·GP对HBV的抑制实验 | 第134-135页 |
·乙肝病毒基因组DNA的分离 | 第135页 |
·荧光定量PCR反应(ICYCLER) | 第135-136页 |
·GP对H3N2甲型流感病毒杀灭实验 | 第136页 |
·GP对MDCK细胞保护实验 | 第136-137页 |
·数据处理 | 第1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7-140页 |
·GP对细胞的毒性效应 | 第137-138页 |
·GP对HBV DNA抑制作用 | 第138-139页 |
·GP对抗H3N2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 第139-140页 |
·GP抗病毒机理探讨 | 第140-143页 |
·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十章 结论 | 第14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4页 |
附录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