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研究--一种均衡的视角
| 摘要 | 第1-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一、股东代表诉讼概述 | 第10-17页 |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 (二) 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考察 | 第12-14页 |
| (三) 股东代表诉讼的法理基础 | 第14-17页 |
| 二、股东代表诉讼的价值考量 | 第17-26页 |
| (一) 直接价值——加在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上的砝码 | 第17-19页 |
| (二) 本质价值——公司治理结构的均衡 | 第19-26页 |
| 1、我国公司治理的难题(以上市公司为例) | 第19-22页 |
| 2、股东代表诉讼在保持公司治理结构均衡中的作用 | 第22-26页 |
| 三、股东代表诉讼的制度安排 | 第26-36页 |
| (一) 股东代表诉讼的制度安排理念 | 第26-33页 |
| 1、鼓励诉讼和限制诉讼的均衡 | 第26-28页 |
| 2、公司自治和司法干预的均衡 | 第28-30页 |
| 3、目的价值和实际功效的均衡 | 第30-33页 |
| (二) 主要立法例比较分析 | 第33-36页 |
| 1、美国 | 第33-34页 |
| 2、日本 | 第34-35页 |
| 3、我国台湾地区 | 第35-36页 |
| 四、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确立和完善 | 第36-47页 |
| (一)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 第36-39页 |
| 1、《公司法》修订前的立法状况及司法实践 | 第36-38页 |
| 2、股东代表诉讼的现行法律规定 | 第38-39页 |
| (二)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39-47页 |
| 1、诉讼当事人的限制 | 第39-40页 |
| 2、前置程序及其免除 | 第40页 |
| 3、案件受理费和诉讼费用担保 | 第40-41页 |
| 4、诉讼结束后原告股东及被告的权利和责任 | 第41-44页 |
| 5、其他程序性问题 | 第44-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