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红楼梦》研究与评论论文

《红楼梦》美学阐释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0页
导论第10-18页
 一、趋向于宏观的美学分析第11-12页
 二、美学分析与文学分析的关系第12-13页
 三、不断发展着的美学,为红学开辟着无限广阔的道路第13-14页
 四、如何对待西方理论在《红楼梦》研究上的运用第14-18页
第一章 叙事张力与对话主题第18-54页
 小引第18-20页
 一、主题研究中所发现的矛盾第20-30页
  (一) 解脱与痴情(执着)的矛盾第21-24页
  (二) 说教性与批判性的矛盾第24-26页
  (三) 主题预设与意图转移第26-28页
  (四) 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28-30页
 二、多层次主题还是循环主题第30-33页
 三、"一击两鸣"与复调小说第33-43页
  (一) 真与假的张力关系第38-40页
  (二) 性与情的张力关系第40-41页
  (三) 正与邪的张力关系第41-43页
  (四) 色与空的张力关系第43页
 四、多声部小说与对话性第43-46页
 五、张力性与对话性概念提出的意义第46-53页
  (一) 张力性,使《红楼梦》成为结构谨严的文本第46-47页
  (二) 张力性,使《红楼梦》成为曲折复义性文本第47-49页
  (三) 对话性,使《红楼梦》成为动态文本第49-50页
  (四) 对话性,使《红楼梦》成为开放性文本第50-51页
  (五) 对话性,使《红楼梦》成为类似于生命体的文本第51-52页
  (六) 对话性,使《红楼梦》成为思想性文本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二章 审美判断与"大旨谈情"第54-105页
 小引第54-57页
 一、《红楼梦》与审美判断第57-65页
  (一) 《红楼梦》对于生活的判断是审美的,而不是道德的第57-59页
  (二) 《红楼梦》对于生活的判断是审美判断,而不是单纯认知的第59-62页
  (三) "至情至性"与崇情立场第62-65页
 二、审美判断在《红楼梦》中表现出来的特点第65-72页
  (一) 在人物塑造上超越了道德判断第65-68页
  (二) 在人物塑造上超越了生活真实第68-69页
  (三) 审美判断的内指性即情感判断第69-72页
 三、审美判断的本质第72-91页
  (一) 画面的"真理性质"第73-77页
  (二) 超越世俗道德意识的道德判断第77-79页
  (三) "大旨谈情"与《红楼梦》的审美价值第79-91页
 四、从审美判断看"钗黛合一"第91-104页
  (一) 钗黛评价的问题第91-92页
  (二) 以宝玉的角度看宝钗、黛玉第92-96页
  (三) "钗黛合一"的问题第96-98页
  (四) 挖掘薛宝钗思想性格的社会根源第98-102页
  (五) 人性论的评价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三章 悲剧艺术与美感目的第105-143页
 小引第105-107页
 一、如何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性第107-109页
 二、《红楼梦》悲剧定位的文化背景第109-111页
 三、《红楼梦》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普遍性第111-114页
  (一) 悲剧的普遍性第111-112页
  (二) 矛盾冲突的普遍性第112-114页
 四、"五四"前后《红楼梦》的悲剧定位与评论第114-120页
  (一) 王国维对《红楼梦》的悲剧定位与评价第114-119页
  (二) 胡适对于《红楼梦》悲剧性质的评论第119-120页
 五、《红楼梦》悲剧的内涵第120-126页
  (一) 是爱情悲剧还是家族悲剧第121-122页
  (二) 是青春的悲剧还是人生道路的悲剧第122-124页
  (三) 是历史意义的悲剧还是哲学意义的悲剧第124-126页
 六、《红楼梦》悲剧的美感特征(悲剧效果的分析)第126-141页
  (一) 悲剧与悲观第126-131页
  (二) 《红楼梦》的悲剧效果分析第131-136页
  (三) 悲剧效果的间离消解与观念消解第136-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第四章 艺术体验与审美表达第143-186页
 小引第143-144页
 一、《红楼梦》的自传性问题与审美体验的真实性第144-159页
  (一) 自叙传说的确立第145-147页
  (二) 自传说的自我否定与恶性演化第147-154页
  (三) 原型与形象第154-159页
 二、《红楼梦》艺术表达对审美体验的超越第159-174页
  (一) 《红楼梦》自传性的含义第160-164页
  (二) 作品中的任何人物,都是作者审美体验的产物第164-168页
  (三) 审美表达也来自于间接经验和想象经验第168-174页
 三、《红楼梦》的审美表现力第174-184页
  (一) "神话"与现实第174-178页
  (二) 细节描写的意义第178-181页
  (三) 忏悔与反叛第181-184页
 本章小结第184-185页
 结语第185-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89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科研成果第189-190页
红学方面发表的论文与成果辑目第190-191页
致谢第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公害防止协定制度研究及其借鉴
下一篇:论工程建设项目总监工作的实效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