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态中“面”的建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6页 |
1 绪论 | 第16-2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6-18页 |
·当今建筑形态的动态化与多元化 | 第16-17页 |
·有关建筑形态的几种研究方式 | 第17-18页 |
·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的具体对象 | 第19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9-24页 |
·形态构成理论的借鉴 | 第19-20页 |
·建筑形态学理论的借鉴 | 第20-22页 |
·建构理论的借鉴 | 第22-24页 |
·研究框架 | 第24-26页 |
2 面与面构形态 | 第26-42页 |
·自然界中的“面”元素 | 第26-28页 |
·艺术中的“面”元素 | 第28-32页 |
·中国的线,西方的面 | 第28-30页 |
·中西方的空间观 | 第30-32页 |
·纯粹几何学与形态构成中的面 | 第32-37页 |
·点的特性及与基本形态要素的关系 | 第32-33页 |
·线的特性及与基本形态要素的关系 | 第33-35页 |
·面的特性及与基本形态要素的关系 | 第35-36页 |
·体的特性及与基本形态要素的关系 | 第36-37页 |
·空间与基本形态元素的关系 | 第37页 |
·建筑中的面构形态 | 第37-42页 |
·从形态学的角度讨论“面” | 第37-39页 |
·从建构的角度讨论“面” | 第39页 |
·面构形态的分类 | 第39-42页 |
3 面构形态的建构特征 | 第42-74页 |
·从功能角度认识面构形态 | 第42-51页 |
·面构形态与内部功能 | 第43-46页 |
·面构形态与围护功能 | 第46-48页 |
·面构形态与视觉特征 | 第48-49页 |
·面构形态与细部构造 | 第49-51页 |
·从材性角度认识面构形态 | 第51-60页 |
·面构形态和材料的性能 | 第51-52页 |
·面构形态的材料类型 | 第52-60页 |
·从结构角度认识面材形态 | 第60-71页 |
·面状结构的优越性 | 第60页 |
·面状构件与结构表现 | 第60-61页 |
·面的力学结构形态 | 第61-69页 |
·面的仿生形态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4 面构形态的形体构成 | 第74-94页 |
·实体与空间 | 第74-75页 |
·建筑中的实体元素 | 第74页 |
·实体与空间 | 第74-75页 |
·面的形态属性 | 第75-76页 |
·实体性 | 第75页 |
·动势 | 第75-76页 |
·创造场性 | 第76页 |
·面的形体构成类型 | 第76-92页 |
·平面型立体形态构成 | 第76-83页 |
·曲面型立体形态构成 | 第83-88页 |
·自由曲面 | 第88-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面构形态的空间构筑 | 第94-123页 |
·面的空间构筑的定义 | 第94页 |
·面的空间构筑特性 | 第94-96页 |
·四维性 | 第94-95页 |
·正负性 | 第95页 |
·方向性 | 第95-96页 |
·虚实性与密集度 | 第96页 |
·多元性 | 第96页 |
·面材塑造空间的作用 | 第96-101页 |
·引导 | 第96-97页 |
·联系 | 第97-99页 |
·分隔 | 第99-100页 |
·围合 | 第100-101页 |
·面材的空间构筑方式 | 第101-115页 |
·原形空间 | 第101-103页 |
·夹持 | 第103-106页 |
·合抱 | 第106-112页 |
·四维分解 | 第112-113页 |
·四维连续 | 第113-115页 |
·组合包裹 | 第115页 |
·面材与其他形态元素的建构配置 | 第115-121页 |
·面形构件与线材的配置 | 第116-118页 |
·面材与块材的配置形态 | 第118-119页 |
·面形构件与光的配置 | 第119-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6 面构形态表现与内涵 | 第123-139页 |
·面构形态在现代广泛应用的原因 | 第123-125页 |
·功能层面 | 第123页 |
·审美层面 | 第123-125页 |
·反映地域性和历史性 | 第125-131页 |
·自然环境与面构形态 | 第126-128页 |
·文脉与面构形态 | 第128-129页 |
·人文理念与面构形态 | 第129-131页 |
·反映生态性建造 | 第131-137页 |
·低技术与面构形态的表现 | 第131-132页 |
·自然生态建筑与面构形态的表现 | 第132-134页 |
·科技节能建筑与面构形态的表现 | 第134-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5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145-147页 |
后记 | 第147-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