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 第10-22页 |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和基本内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及其发展 | 第11-15页 |
一、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二、国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技术标准的关系 | 第15-22页 |
一、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理——标准作用的模型 | 第15-18页 |
二、关于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市场失灵问题的解决 | 第18-22页 |
第二章 我国内生性技术贸易壁垒的设置 | 第22-40页 |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 第22-26页 |
一、中国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总体表现 | 第22-23页 |
二、中国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业及产品分布 | 第23-25页 |
三、中国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受限和设限地区分布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内生性技术贸易壁垒设置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一、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策略的转变 | 第26-27页 |
二、保护本国生命安全,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设置我国内生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则及方法 | 第28-40页 |
一、国际竞争力指数 | 第29页 |
二、针对进口方面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29-39页 |
三、出口与设置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系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我国标准的制定 | 第40-58页 |
第一节 我国技术标准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40-43页 |
一、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较大,采标率较低 | 第40-41页 |
二、我国自身的标准体系存在矛盾和重复性 | 第41-42页 |
三、标准制定和修订周期过长 | 第42页 |
四、游离于国际标准制定之外 | 第42-43页 |
五、标准意识淡薄,标准制定和生产脱节 | 第43页 |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标准体系建立的概况 | 第43-46页 |
一、美国 | 第43-44页 |
二、英国 | 第44页 |
三、法国 | 第44页 |
四、德国 | 第44-45页 |
五、日本 | 第45页 |
六、韩国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我国标准体系的具体建立 | 第46-58页 |
一、宏观方面 | 第46-48页 |
二、微观方面 | 第48-55页 |
三、初步实践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我国的技术标准战略研究 | 第58-64页 |
第一节 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模式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我国技术标准战略的制定 | 第59-64页 |
一、标准运行规律 | 第59-61页 |
二、在标准周期的不同时段我国应该采取的策略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