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乡村社会转型中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迈向“核心家庭本位”的桥村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导论第10-29页
   ·村庄社会结构:论题及其研究路径第10-16页
   ·耕耘于“熟地”:文献综述第16-23页
   ·重访桥村:田野与方法第23-29页
2 祖荫下的差序格局 ——伦理本位理想及其社会结构实践第29-55页
   ·伦常道德理想和族权实态第29-32页
   ·祖荫和土地:为何及如何生存第32-35页
   ·婚姻形式与家庭生活目标第35-38页
   ·家庭、宗族与个人人生意义构建第38-42页
   ·宏观政治史及其村庄道德化叙述第42-46页
   ·族有界而家无界第46-50页
   ·乱世不乱村第50-55页
3 “革命”旗帜下的道德与权力竞争 ——集体主义话语下的社会变动第55-84页
   ·重确身份与政治化社会分层第55-59页
   ·新国家、新婚姻及其实践第59-63页
   ·资源紧缺时期的村庄权力格局第63-66页
   ·“四清”运动的矛头及其转向第66-71页
   ·“夺权”与反“夺权”:围绕道德大旗的竞争第71-75页
   ·“革命”旗帜下权力竞争中的年轻人第75-78页
   ·“闯出去”:突破村庄结构束缚的努力第78-84页
4 权力剧场的道德秘密 ——新时期村庄政治及其社会基础第84-114页
   ·治理方式变化与村庄权力格局重构第84-88页
   ·道德化的干部评价标准第88-92页
   ·“反叛”的村民及其公私观第92-97页
   ·村庄权力的约束机制及其限度第97-100页
   ·道德体系与权力格局的错位第100-104页
   ·干部间互动与村庄权力格局调整第104-108页
   ·村庄权力竞争中的个体因素第108-114页
5 道德、权力与纠纷解决 ——冲突性事件视角下的社会变化第114-140页
   ·族无界而村有界第114-118页
   ·家的身份与血缘认同第118-121页
   ·基于村庄内部权威与规则的纠纷调解第121-125页
   ·血缘与地缘间的“我们”感第125-128页
   ·道德化纠纷及其低调处理第128-131页
   ·道德化纠纷及其公开解决第131-134页
   ·“灰社会”及其纠纷摆平术第134-140页
6 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权力——社会转型中的个人、家庭与村庄第140-174页
   ·家事、公事与村庄公权第140-144页
   ·“姑侄”婚配及其道德阻力第144-149页
   ·同宗婚与村庄道德变化第149-154页
   ·孝道衰落与社会继替困境第154-160页
   ·盗贼、毒品与乡村治安问题第160-165页
   ·时尚、金钱与“英雄”观的嬗变第165-174页
7 道德、权力与信仰变迁——变革社会中的村民及其意义世界第174-211页
   ·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信仰第175-183页
   ·传统信仰与新道德理想的互动第183-188页
   ·宗教与弱者的社会支持网第188-193页
   ·宗教无法排解村庄生活压力第193-199页
   ·自然崇拜及其工具化第199-204页
   ·祖先崇拜的“复兴”与衰落第204-211页
8 从伦理本位迈向核心家庭本位——治理转型中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第211-254页
   ·伦理本位:村庄社会结构之传统特征第211-216页
   ·“翻身”:社会结构的纵向变化第216-224页
   ·“大转折”:社会结构的纵向与横向共变第224-233页
   ·去伦理化的村庄治理第233-245页
   ·迈向核心家庭本位的村庄第245-254页
致谢第254-256页
参考文献第256-271页
附录1 中英译名对照第271-272页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272-273页
附图第273-277页

论文共2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分析个案研究
下一篇:竹炭制品在衡阳市场的需求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