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2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种类 | 第11-14页 |
| ·硫化锌系发光材料 | 第11-12页 |
| ·稀土激活碱土金属铝酸盐发光材料 | 第12-13页 |
| ·硅酸盐体系发光材料 | 第13-14页 |
| ·SrAl_2O_4:Eu~(2+),Dy~(3+)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4-18页 |
| ·高温固相法 | 第14-15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5-16页 |
| ·燃烧法 | 第16-18页 |
| ·共沉淀法 | 第18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 | 第18-21页 |
| ·无机包覆 | 第19-20页 |
| ·有机包覆 | 第20-21页 |
|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 ·纳米粒子直接分散法 | 第21页 |
| ·插层复合 | 第21-22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22页 |
| ·原位生成法 | 第22页 |
| ·在位聚合法 | 第22-23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23-25页 |
| ·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方向 | 第25-2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6-2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2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6-2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 第二章 燃烧法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_2O_4:Eu~(2+),Dy~(3+) | 第32-48页 |
| ·实验药品、仪器设备与测试方法 | 第32-33页 |
| ·实验药品 | 第32-33页 |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 ·测试方法 | 第33页 |
| ·合成方法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7页 |
| ·XRD分析 | 第34页 |
| ·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余辉分析 | 第34-36页 |
| ·TEM分析 | 第36-37页 |
| ·粒径分析 | 第37-38页 |
| ·影响发光材料发光强度的因素 | 第38-46页 |
| ·点火温度对荧光体的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尿素添加量对荧光体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39页 |
| ·不同三价稀土离子对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9-42页 |
| ·稀土加入量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助熔剂对产物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 ·降温条件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稀土离子激活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 | 第48-69页 |
| ·实验药品、仪器设备与测试方法 | 第49-50页 |
| ·实验药品 | 第49页 |
| ·主要仪器 | 第49-50页 |
| ·测试方法 | 第50页 |
| ·发光粉的SiO_2的包覆 | 第50-62页 |
| ·Na_2SiO_3为包覆剂 | 第50-60页 |
| ·制备方法及包覆过程分析 | 第50页 |
| ·包覆工艺条件 | 第50-5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 ·包膜后的耐水性 | 第55-56页 |
| ·包覆颗粒的表面形貌 | 第56-57页 |
| ·包膜前后颗粒的表面特性的变化 | 第57页 |
| ·热稳定性能 | 第57-58页 |
| ·包覆前后发光性能的变化 | 第58-59页 |
| ·包覆发光粉的DTG曲线 | 第59-60页 |
| ·TEOS包覆为包覆剂 | 第60-62页 |
| ·制备方法及包覆过程分析 | 第60-6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62页 |
| ·包覆颗粒的表面形貌 | 第61-62页 |
| ·包膜后的耐水性 | 第62页 |
| ·发光粉的Al_2O_3的包覆 | 第62页 |
| ·制备方法 | 第62页 |
| ·SiO_2,Al_2O_3双层包覆发光粉 | 第62-63页 |
| ·制备方法 | 第63页 |
| ·发光粉的有机包覆SiO_2 | 第63-66页 |
| ·制备方法 | 第63页 |
| ·包覆过程分析 | 第6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 ·包膜后的耐水性 | 第63-64页 |
| ·包膜后的红外表征 | 第64-65页 |
| ·包覆颗粒的表面形貌 | 第65-66页 |
| ·不同包覆层的比较 | 第66-67页 |
| ·耐水性 | 第66页 |
| ·发光性能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 第四章 水性发光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69-80页 |
|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 第70-71页 |
| ·发光粉/纯丙复合乳液的制备 | 第71页 |
| ·性能检测 | 第71-7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8页 |
| ·粉体的加入方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 ·乳化剂的选择及用量 | 第73-74页 |
| ·发光涂料助剂的选择 | 第74-75页 |
| ·发光粉的用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75-76页 |
| ·发光涂料的发光时间 | 第76页 |
| ·发光涂料储存稳定性 | 第76-77页 |
| ·发光涂料综合性能测试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80-81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