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现代哲学(1919年~)论文

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困境与出路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形成条件第11-17页
   ·面临的历史境遇第11-12页
   ·学说的哲学渊源第12-14页
     ·继承孔子学说的真精神第12-13页
     ·汲取生命哲学与自然进化论的有益成分第13-14页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第14-15页
     ·李大钊中西文化观对梁漱溟文化理论的导向作用第14-15页
     ·陈独秀中西文化观对梁漱溟文化理论的巨大意义第15页
   ·人生信条的转换第15-17页
     ·早期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第16页
     ·皈依佛学第16页
     ·弃佛归儒第16-17页
第二章 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阐释第17-25页
   ·梁漱溟对文化的理解第18-19页
   ·"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提出第19-20页
   ·"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阐释第20-23页
     ·梁漱溟对世界文化的诠释第20-21页
     ·梁漱溟为世界文化寻求哲学依据第21-23页
   ·"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未来文化设计第23-24页
   ·"文化三路向"说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养料第24-25页
     ·对梁漱溟相关文化民族性的借鉴与继承第24-25页
     ·对梁漱溟相关文化立场的继承与发扬第25页
第三章 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困境第25-39页
   ·"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的矛盾第26-31页
     ·"三期重现说"理论依据自身的缺陷第27-28页
     ·"三期重现说"违背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第28页
     ·"文化三期重现说"与"文化三路向"说的矛盾第28-29页
     ·"三期重现说"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消解第29-30页
     ·"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没有发现文化发展的动力第30-31页
   ·"世界文化三路向"说中文化整合的缺失第31-35页
     ·梁漱溟反对"中西调和"论第32-34页
     ·梁漱溟自陷中西文化调和的泥潭第34-35页
   ·民主、科学的承受与儒家文化复兴的两难第35-39页
     ·梁漱溟承受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第36-37页
     ·梁漱溟复兴儒家文化第37-39页
第四章 寻求"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马克思主义出路第39-55页
   ·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第39-42页
     ·梁漱溟不赞同唯物史观第39-40页
     ·梁漱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持否定态度第40-41页
     ·梁漱溟学习、接受和儒化马克思主义第41-42页
   ·树立现代性是中国文化发展主题的思想第42-44页
   ·坚持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相统一的文化模式第44-47页
   ·确立一种新的文化整合的理念第47-50页
     ·加强个性文化间的交流第48-49页
     ·提高个性文化的涵化力量第49页
     ·坚持新的文化整合的历史必然性第49-50页
   ·走出现代与后现代的两难境地第50-52页
   ·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第52-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30年来粤北土地石漠化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研究
下一篇:跨国电子商务B2C模式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