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一、绪论 | 第5-9页 |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5页 |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5-6页 |
| (三) 研究设计 | 第6-8页 |
| 1. 研究的意义 | 第6-7页 |
| 2. 研究内容 | 第7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 (四) 几个基本概念 | 第8-9页 |
| 1. “跨国民族事实婚姻” | 第8-9页 |
| 2. “事实中国公民” | 第9页 |
| 二、调查点概况 | 第9-12页 |
| (一) 地理位置 | 第9-10页 |
| (二) 族群构成 | 第10页 |
| (三) 村屯建设 | 第10-11页 |
| (四) 生产生活 | 第11页 |
| (五) 边贸 | 第11-12页 |
| 三、相关理论梳理 | 第12-15页 |
| (一) 跨国民族理论 | 第12-13页 |
| (二) 族群认同理论 | 第13-14页 |
| (三) 女性主义理论 | 第14-15页 |
| 四、中越边境跨国民族婚姻家庭的状况 | 第15-25页 |
| (一) 通婚状况 | 第15-17页 |
| (二) 婚姻的成立 | 第17-19页 |
| (三) 跨国民族婚姻群体的关系结构 | 第19-22页 |
| (四) 中越边境跨国民族婚姻的特点 | 第22-25页 |
| 1. 普遍性 | 第22-23页 |
| 2. 长期性 | 第23-24页 |
| 3. 特殊性 | 第24-25页 |
| 五、中越边境跨国民族婚姻家庭若干问题及分析 | 第25-33页 |
| (一) 中越边境跨国民族婚姻中女性的身份认同问题 | 第25-30页 |
| 1. 国家身份认同 | 第25-27页 |
| 2. 社会身份认同 | 第27-29页 |
| 3. 自我身份认同 | 第29-30页 |
| (二) 中越边境跨国民族婚姻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0-33页 |
| 1、婚姻关系不稳定 | 第30-31页 |
| 2、跨国民族婚姻家庭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 第31-33页 |
| 六、中越边境跨国民族婚姻家庭的未来走向 | 第33-35页 |
| 七、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附录 | 第38-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