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奈曼土地荒漠化程度遥感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引言 | 第13-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 | 第16-28页 |
·荒漠化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6-19页 |
·荒漠化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荒漠化的定量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定量遥感反演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定量遥感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定量遥感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定量遥感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遥感定量反演 | 第22页 |
·遥感定量反演在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遥感定量反演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热红外遥感的主要原理 | 第24-28页 |
·物体的波谱辐射能和大气窗口 | 第24-25页 |
·维恩位移定律 | 第25页 |
·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 | 第25-28页 |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获取 | 第28-43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8-30页 |
·气候特征 | 第28页 |
·水文特征 | 第28-29页 |
·地质特征 | 第29页 |
·地貌特征 | 第29页 |
·土壤类型 | 第29页 |
·植被类型 | 第29-30页 |
·存在的荒漠化问题 | 第30-31页 |
·风蚀荒漠化 | 第30页 |
·水蚀荒漠化 | 第30-31页 |
·盐渍化 | 第31页 |
·数据获取 | 第31-43页 |
·遥感数据 | 第31-32页 |
·地面实测数据 | 第32-43页 |
4 荒漠化评价因子的遥感定量反演 | 第43-81页 |
·荒漠化评价因子的选取 | 第43-45页 |
·荒漠化评价指标研究 | 第43-44页 |
·荒漠化危险性评价因子确定 | 第44-45页 |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 第45-61页 |
·几何校正 | 第45-47页 |
·相对辐射校正 | 第47-49页 |
·降噪、滤波 | 第49-52页 |
·图像截取 | 第52页 |
·大气校正 | 第52-57页 |
·DEM模型建立与地形校正 | 第57-61页 |
·土壤含水量反演 | 第61-71页 |
·地表温度反演算法 | 第61-65页 |
·分裂窗法反演地表温度 | 第65-67页 |
·植被/土壤组分温度的反演 | 第67-68页 |
·反演土壤含水量 | 第68-71页 |
·叶面积指数(LAI) | 第71-73页 |
·裸沙占地百分比计算 | 第73-74页 |
·植被指数计算 | 第74-80页 |
·几种主要的植被指数 | 第75-76页 |
·NDVI | 第76页 |
·EVI | 第76-78页 |
·植被指数的验证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5 奈曼地区荒漠化潜在危险性评价 | 第81-95页 |
·TM数据与MODIS数据的融合 | 第81-88页 |
·数据融合的概念 | 第81-82页 |
·遥感数据融合的算法 | 第82-85页 |
·奈曼地区TM数据与MODIS数据的融合 | 第85-88页 |
·荒漠化因子(土壤质地和人口密度)的确定 | 第88-89页 |
·土壤质地 | 第88页 |
·人口密度 | 第88-89页 |
·荒漠化程度等级划分 | 第89-90页 |
·荒漠化潜在危险性评价模型 | 第90页 |
·荒漠化潜在危险性评价 | 第90-92页 |
·评价结果的验证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