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引言第15-16页
一、行政问责制的涵义、内容及理论基础第16-24页
 (一) 行政问责制的概念界定第16-17页
 (二) 行政问责制与相关制度的关系第17-18页
  1. 行政问责制与高官问责制第17页
  2. 行政问责制与引咎辞职第17-18页
  3. 行政问责制与责任追究机制第18页
 (三) 行政问责制的内容第18-20页
  1. 行政问责的主体第18页
  2. 行政问责的客体第18页
  3. 行政问责的范围第18-19页
  4. 行政问责的程序第19页
  5. 行政问责的责任体系第19-20页
  6. 行政问责的责任承担方式第20页
 (四)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础第20-24页
  1. 人民主权学说第20-21页
  2. 社会契约论第21-22页
  3. 委托代理理论第22-23页
  4. 权力制约理论第23-24页
二、西方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行政问责制度的借鉴第24-30页
 (一) 美国的行政问责制度第24-25页
 (二) 英国的行政问责制度第25-26页
  1. 质询第25页
  2. 不信任投票第25-26页
  3. 调查第26页
 (三) 法国的行政问责制度第26-27页
 (四) 香港的高官问责制第27-28页
 (五) 对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启示第28-30页
  1. 以法律的形式规范行政问责制第28页
  2. 对公务员行政分类第28页
  3. 形成了成熟的市民社会第28页
  4. 行政问责制的相关制度较为完善第28-30页
三、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0-39页
 (一) 我国地方上的行政问责规范第30-32页
 (二) 行政问责制在我国已经取得的成绩第32-33页
  1. 行政问责的理念深入人心第32页
  2. 行政问责日趋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第32页
  3. 行政问责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第32-33页
 (三) 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第33-39页
  1. 我国缺乏统一的行政问责法律法规第33页
  2. 注重同体问责,异体问责缺失第33-36页
  3. 问责对象不清第36-37页
  4. 问责范围太窄第37-38页
  5. 行政问责制没有正当程序的保障第38页
  6. 被问责官员的责任承担类型单一第38页
  7. 被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缺乏第38-39页
四、完善我国的行政问责制第39-50页
 (一) 构建新型的行政问责文化第39-40页
  1. 为官者要树立民为本的思想第39-40页
  2. 培养并强化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第40页
 (二) 制定全国统一的关于行政问责制的法律第40-44页
  1. 发展多种问责主体,形成问责合力第40-41页
  2. 明确问责对象第41-42页
  3. 扩大问责范围第42页
  4. 规范问责程序第42页
  5. 责任承担体系多样化第42页
  6. 规范被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第42-44页
 (三) 完善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第44-46页
  1. 我国现行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2. 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议第46页
 (四) 完善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第46-50页
  1.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现状第47-48页
  2.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建议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行政规划制度研究
下一篇: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