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以汉口原俄租界公共建筑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目的 | 第10页 |
·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国外历史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及其实践 | 第11-14页 |
·国内历史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及其实践 | 第14-16页 |
·国内租界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及其实践 | 第16-18页 |
·研究的区域和对象 | 第18-24页 |
·汉口原租界 | 第18-20页 |
·汉口俄租界 | 第20-21页 |
·俄租界历史性建筑分布 | 第21-22页 |
·研究对象的选定原则 | 第22页 |
·研究对象的分类原则 | 第22-23页 |
·研究对象的保护与整治方式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实地调研 | 第24页 |
·文献阅读 | 第24-25页 |
·系统归纳 | 第25页 |
·问题域 | 第25-29页 |
·租界建筑 | 第25页 |
·租界公共建筑 | 第25-29页 |
2 汉口俄租界历史沿革 | 第29-43页 |
·汉口租界历史发展回顾 | 第30-37页 |
·开埠前后的历史 | 第30-35页 |
·对租界建筑影响较大的史实和事件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页 |
·汉口俄租界历史发展回顾 | 第37-42页 |
·开埠前后的历史 | 第37-40页 |
·对俄租界建筑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汉口俄租界公共建筑发展历程 | 第43-59页 |
·俄租界公共建筑的分布特点 | 第45-53页 |
·城市格局中的定位 | 第45-46页 |
·俄租界道路体系及其与公共建筑关系 | 第46-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俄租界公共建筑的演变及现状 | 第53-58页 |
·公共建筑的初始状况和现状 | 第53-54页 |
·重大历史事件与公共建筑的演变 | 第54-56页 |
·城市空间演进与俄租界公共建筑的演变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汉口俄租界公共建筑案例调研与分析 | 第59-106页 |
·行政办公类建筑实例调研 | 第59-73页 |
·俄国领事馆的保护和再利用 | 第59-67页 |
·俄国巡捕房附属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 | 第67-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商贸类建筑实例调研 | 第73-93页 |
·新泰大楼的保护和再利用 | 第73-80页 |
·惠罗公司大楼的保护和再利用 | 第80-85页 |
·三北轮船公司的保护和再利用 | 第85-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娱乐类建筑实例调研 | 第93-104页 |
·美国海军基督教青年会馆的保护和再利用 | 第93-98页 |
·五花宾馆的保护和再利用 | 第98-104页 |
·小结 | 第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5 汉口俄租界公共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初探 | 第106-112页 |
·公共建筑的特色 | 第106页 |
·公共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中的问题 | 第106-109页 |
·街区层面 | 第106-107页 |
·建筑层面 | 第107-109页 |
·俄租界公共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原则初探 | 第109-112页 |
·街区层面 | 第109-110页 |
·建筑层面 | 第110-112页 |
结语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0-121页 |
附录2 俄租界历史性建筑分布图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