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学(物理冶金)论文--金属的分析试验(金属材料试验)论文--机械性能(力学性能)试验论文

镁合金高温单向压缩及多向变形行为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4页
   ·引言第13-14页
   ·镁合金概述第14-17页
     ·镁及镁合金基本性质第14-15页
     ·镁合金的特点第15-16页
     ·镁合金的应用第16-17页
   ·镁合金塑性成形理论及技术第17-28页
     ·镁合金塑性成形理论第17-25页
     ·镁合金塑性成形技术第25-28页
   ·多向锻造(压缩)技术研究进展第28-32页
     ·原理和特点第28-29页
     ·组织演变第29-31页
     ·力学行为第31页
     ·影响因素第31-32页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2-3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2-33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3-34页
第2章 镁合金固溶处理工艺及其对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第34-54页
   ·引言第34页
   ·实验过程第34-36页
     ·固溶处理实验第34-35页
     ·单向墩粗实验第35-36页
   ·AZ80 合金固溶处理工艺及其对后续成形性能影响第36-44页
     ·固溶处理工艺对显微组织影响第36-38页
     ·固溶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影响第38-40页
     ·固溶处理工艺对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第40-42页
     ·第二相粒子对 AZ80 合金塑性变形的影响第42-44页
   ·ZK60 合金固溶处理工艺及其对后续成形性能影响第44-52页
     ·固溶处理工艺对显微组织影响第44-46页
     ·固溶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影响第46-47页
     ·固溶处理工艺对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第47-49页
     ·共晶产物对 ZK60 合金性能的影响第49-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3章 镁合金高温单向压缩行为研究第54-89页
   ·引言第54页
   ·实验过程第54-57页
     ·单向单道次压缩实验第54-55页
     ·单向双道次压缩实验第55页
     ·单向多道次压缩实验第55-57页
   ·Mg-Al-Zn 系合金高温单向压缩变形行为第57-76页
     ·流变应力曲线第57-61页
     ·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第61-68页
     ·流变应力方程和变形激活能第68-71页
     ·变形温升第71-73页
     ·Mg-Al-Zn 系合金热变形特性第73-76页
   ·铸态 ZK60 合金高温单向压缩变形行为第76-87页
     ·单向单道次压缩变形第76-80页
     ·单向双道次压缩变形第80-85页
     ·单向多道次压缩变形第85-87页
   ·小结第87-89页
第4章 镁合金高温多向压缩行为研究第89-123页
   ·前言第89-90页
   ·实验过程第90-92页
   ·Mg-Al-Zn 系合金高温多向压缩显微组织第92-99页
     ·变形道次的影响第92-94页
     ·道次压下量的影响第94-96页
     ·变形温度的影响第96页
     ·变形方式的影响第96-97页
     ·道次间重加热影响第97-99页
   ·Mg-Al-Zn 系合金高温多向压缩力学行为第99-102页
     ·布氏硬度第99-100页
     ·室温拉伸第100-102页
   ·Mg-Al-Zn 系合金高温多向压缩变形特性第102-114页
     ·晶粒细化机制第102-105页
     ·动态再结晶行为第105-111页
     ·二相粒子析出、重溶与钉扎第111-114页
   ·镁合金高温多向压缩晶粒取向演变规律第114-121页
     ·实验结果第115-118页
     ·分析与讨论第118-121页
   ·小结第121-123页
第5章 大尺寸镁合金铸锭多向锻造工艺研究第123-141页
   ·前言第123页
   ·实验过程第123-126页
   ·多向锻造工艺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第126-130页
     ·锻压道次对组织的影响第126页
     ·试样不同部位的组织差异第126-128页
     ·退火工艺对组织的影响第128-130页
   ·多向锻造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30-134页
     ·锻压道次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30-132页
     ·试样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能比较第132-133页
     ·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关系第133-134页
   ·多向锻造工艺中材料的破裂行为研究第134-139页
     ·边部开裂第134-136页
     ·芯部微裂纹第136-139页
   ·小结第139-141页
第6章 结论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8页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8-160页
附录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编的著作)第160-161页
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学习方式的转变与科学素养的养成
下一篇:微表处养护技术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