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二、核心概念阐释 | 第11-12页 |
(一) 职业倦怠 | 第11页 |
(二) 教师职业倦怠 | 第11-12页 |
三、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 第15-19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16-18页 |
(三) 访谈法 | 第18页 |
三、施测程序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9-36页 |
一、山东省中职教师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比较 | 第19-20页 |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山东省中学教师与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三维度上的比较分析 | 第20-25页 |
(一) 从性别角度比较 | 第20页 |
(二) 从年龄角度比较 | 第20-22页 |
(三) 从教龄角度比较 | 第22-23页 |
(四) 从学历角度比较 | 第23-24页 |
(五) 从是否担任班主任角度比较 | 第24-25页 |
(六) 从其他方面比较 | 第25页 |
三、山东省中职教师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比较与分析 | 第25-36页 |
(一) 学生管理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26-29页 |
(二) 学校、个人发展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三) 工作成就感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1-32页 |
(四) 工作负荷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五) 工资待遇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3页 |
(六) 其他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对策与建议 | 第36-50页 |
一、就山东省中职教师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共性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 第36-45页 |
(一) 教师——迎接挑战、积极作为,有权选择不倦怠 | 第36-41页 |
(二) 学校——以人为本,营造氛围,铺设教师发展平台 | 第41-44页 |
(三) 社会——保体制、正风气,其实爱我也容易 | 第44-45页 |
二、山东省中职教师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有其各自的不同特点,针对二者区别,可分别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 第45-50页 |
(一) 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特殊对策 | 第45-47页 |
(二) 缓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特殊对策 | 第47-50页 |
注释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一 | 第56-58页 |
附录二 | 第58-59页 |
附录三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