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选题的背景与依据 | 第13-14页 |
·DNA计算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预备知识 | 第17-25页 |
·引言 | 第17页 |
·DNA计算机 | 第17-21页 |
·DNA计算机基本组成—DNA分子的结构 | 第17-19页 |
·DNA计算机的原理 | 第19页 |
·DNA计算机的优点 | 第19-20页 |
·DNA计算机的硬件 | 第20页 |
·DNA计算机的软件 | 第20-21页 |
·DNA计算机的几种主要形式 | 第21页 |
·DNA计算机中对DNA分子的操作 | 第21-24页 |
·测量DNA分子的长度 | 第21-22页 |
·检测己知分子 | 第22页 |
·操作DNA分子的技术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DNA计算机的计算模型 | 第25-30页 |
·引言 | 第25页 |
·粘贴模型 | 第25-26页 |
·剪接模型 | 第26-28页 |
·DNA等同检测模型 | 第28页 |
·几种计算模型比较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因子分解问题的综述 | 第30-40页 |
·引言 | 第30页 |
·因子分解问题的DNA算法—试除法 | 第30-38页 |
·Adleman-Lipton模型 | 第30-31页 |
·构造k位非负整数的DNA链的解空间 | 第31-32页 |
·构造并行比较器 | 第32-33页 |
·构造并行减法器 | 第33-35页 |
·构造并行除法器 | 第35-37页 |
·试除法的DNA算法分解因子 | 第37-38页 |
·计算复杂性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POLLARD P-1因子分解DNA计算机算法 | 第40-58页 |
·引言 | 第40页 |
·预备知识 | 第40-41页 |
·Adleman-Lipton模型 | 第40-41页 |
·Pollard p-1因子分解算法 | 第41页 |
·Pollard p-1 因子分解DNA计算机算法 | 第41-54页 |
·平方—乘DNA子算法 | 第41-47页 |
·欧几里得DNA子算法 | 第47-53页 |
·Pollard p-1因子分解的DNA计算机算法 | 第53-54页 |
·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DNA编码 | 第55-56页 |
·算法求解过程 | 第56页 |
·具体实例应用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6章 DNA计算机算法中的编码问题 | 第58-64页 |
·引言 | 第58页 |
·编码问题 | 第58-59页 |
·编码要求及约束条件分析 | 第59-61页 |
·DNA分子结构 | 第59页 |
·序列“相似”与汉明距离 | 第59-60页 |
·双链的稳定性 | 第60-61页 |
·其它约束条件举例 | 第61页 |
·模型和算法 | 第61-63页 |
·距离约束模型 | 第62页 |
·热力学约束模型 | 第62页 |
·评价模型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4页 |
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