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论文

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0页
 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第12-13页
     ·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第13页
     ·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有利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第13页
     ·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有利于缓和老龄化社会的冲击第13-14页
 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19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4-16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6-19页
     ·上海市土地换保障安置模式第17页
     ·江苏省苏州市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安置模式第17-18页
     ·江西省上饶县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的探索第18页
     ·浙江省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第18-19页
 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理论分析第20-27页
 1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第20-23页
   ·保险第20页
   ·养老保险第20-21页
   ·养老保险的特征第21-22页
     ·社会保险的共同特征第21-22页
     ·养老保险的个性特征第22页
   ·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的区别第22-23页
 2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基本理论第23-27页
   ·马克思列宁有关国家保险的论述第24页
   ·福利经济学派有关社会保障的论述第24-25页
   ·政治经济学派对社会保障起源的研究第25页
   ·新古典经济学派对社会保障起源的研究第25-27页
     ·养老保险制度的效率理论第25-26页
     ·养老保险制度的政治理论第26-27页
第三章 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发展第27-37页
 1 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发展的历史沿革与阶段特征第27-31页
   ·计划经济时期的“以土地换就业”政策第27页
   ·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调整第27-28页
   ·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以土地换社保”探索第28-30页
   ·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特点第30-31页
     ·保障基金来源于土地价值款项第30页
     ·制度覆盖面窄且保障标准低第30-31页
     ·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差第31页
     ·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突出第31页
 2 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现有研究的不足第31-34页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第31-32页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改革没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第32页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安全性不够第32页
   ·征地行为没有遵循土地市场交易规律第32-34页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研究存在的不足第34页
 3 影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因素分析第34-37页
   ·生产力水平的制约第34-35页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第35页
   ·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第35页
   ·土地产权制度的结构性缺陷第35-36页
   ·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第36-37页
第四章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想第37-47页
 1 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第37-38页
   ·坚持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原则第37页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第37-38页
   ·坚持低进低保的原则第38页
   ·城乡制度相衔接的原则第38页
 2 建立健全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想第38-41页
   ·发达地区直接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第39页
   ·其他地区纳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第39-41页
   ·几种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第41页
 3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第41-44页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措第41-43页
     ·政府财政拨款第42页
     ·乡村集体投入第42页
     ·农民个人缴费第42-43页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营运第43页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第43-44页
 4 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第44-47页
   ·完善征地补偿政策第44页
   ·配套财政税收政策第44-45页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第45页
   ·完善“农转非”政策第45页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第45页
   ·大力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第45-46页
   ·积极探索其他行之有效的安置方式第46-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历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氧树脂混凝土在钢桥面铺装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城市居住小区雨水径流污染的模拟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