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价与变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农地社会价值评价研究 | 第13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价研究 | 第13-14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价实证研究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农地社会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国外农地社会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国内农地社会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国外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国内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3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土地整理理论 | 第23-24页 |
·土地整理的内涵 | 第23页 |
·土地整理的任务和措施 | 第23-24页 |
·土地整理内容 | 第24页 |
·土地价值理论 | 第24-26页 |
·古典经济学中的土地价值论 | 第24-25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25页 |
·劳动价值论与土地价值论 | 第25页 |
·土地综合价值论 | 第25-26页 |
·土地评价理论与方法 | 第26-28页 |
·土地评价理论 | 第26-27页 |
·土地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农地社会保障价值理论 | 第28-29页 |
4 农地社会价值及土地整理对其影响 | 第29-36页 |
·农地社会价值内涵及影响因素 | 第29-33页 |
·社会保障价值内涵及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社会安全价值内涵及影响因素 | 第31页 |
·人文景观价值内涵及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土地整理对农地社会价值的影响 | 第33-36页 |
·土地整理对社会保障价值的影响 | 第33-34页 |
·土地整理对社会安全价值的影响 | 第34页 |
·土地整理对人文景观价值的影响 | 第34-36页 |
5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 第36-44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研究 | 第36-41页 |
·评价因素选择原则 | 第36页 |
·评价因素因子的选取 | 第36-37页 |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 | 第37-38页 |
·评价因素因子属性标准化 | 第38-40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定单元划分 | 第40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单元因素分值计算 | 第40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定单元综合价值指数计算 | 第40-41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等级划分 | 第41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功能评价方法研究 | 第41-44页 |
·社会保障价值的货币化 | 第42页 |
·社会安全价值的货币化 | 第42-43页 |
·人文景观价值的货币化 | 第43-44页 |
6 莱芜里辛研究区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价 | 第44-64页 |
·区域概况和数据来源 | 第44-46页 |
·区域概况 | 第44-45页 |
·数据来源 | 第45-46页 |
·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 第46-59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6-47页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47页 |
·各评价因素的量化标准 | 第47-57页 |
·评价单元综合分值计算及等级划分 | 第57-59页 |
·农地社会功能评价法 | 第59-62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保障价值 | 第59-60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安全价值 | 第60-61页 |
·土地整理农地人文景观价值 | 第61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的计算 | 第61-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结果与分析 | 第62页 |
·农地社会功能评价法结果与分析 | 第62页 |
·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价与变化 | 第62-64页 |
7 措施与建议 | 第64-67页 |
·建立完善的土地整理农地社会价值评价体系 | 第64页 |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64页 |
·土地整理中注重提高农地社会安全价值 | 第64-65页 |
·土地整理中注重提高人文景观价值 | 第65页 |
·适度提高安置补助费标准的建议 | 第65页 |
·推动土地整理群众参与机制 | 第65-66页 |
·土地整理中注重农地社会价值定量的评价 | 第66-67页 |
8 结论与创新 | 第67-7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68-69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