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一、思考的缘起 | 第9-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一) 李嘉图的古典比较优势理论 | 第12页 |
(二) 施坚雅的集市体系理论和区域体系理论 | 第12-16页 |
第二章 美国殖民地时期农村初等教育的学校布局 | 第16-20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二、美国殖民地时期初等教育学校布局模式 | 第17-20页 |
(一) 以市镇为中心的布局模式 | 第18页 |
(二) 以村为中心的布局模式 | 第18页 |
(三) 以捐赠土地为办学地点的布局模式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美国独立建国后农村初等教育学校的布局 | 第20-24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20页 |
二、公共教育运动后农村初等教育学校布局 | 第20-22页 |
(一) 以人口密度和农村社区环境为依据的学校布局模式 | 第21页 |
(二) 以课程设置为依据的学校布局模式 | 第21-22页 |
三、班级授课制后农村初等教育的学校布局 | 第22-24页 |
第四章 美国南北战争后农村初等教育的学校布局 | 第24-27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24-25页 |
二、南北战争后农村初等教育学校布局 | 第25页 |
三、学校布局中出现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25-27页 |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农村初等教育学校布局 | 第27-29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27-28页 |
二、二战后美国农村初等教育学校布局现状 | 第28-29页 |
第六章 美国农村初等教育学校布局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5页 |
一、美国学校布局的发展脉络梳理 | 第29页 |
二、中国农村初等教育学校布局的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三、启示 | 第31-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