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2页 |
| ·林下栽参的意义 | 第8-11页 |
| ·林下太阳辐射研究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6页 |
| ·研究要素的选择 | 第13-14页 |
| ·森林冠层太阳辐射传播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林下太阳辐射特征对人参生长影响的研究 | 第15-16页 |
| ·研究中存在问题 | 第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第2章 坡地无林冠遮荫作用下太阳辐射的反演 | 第18-28页 |
| ·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的确定 | 第18-19页 |
| ·水平面上无林冠遮荫作用下太阳辐射的反演 | 第19-23页 |
| ·晴朗天气地表水平面上太阳辐射的反演 | 第20-22页 |
| ·阴天天气地表水平面上太阳辐射的反演 | 第22-23页 |
| ·坡地无林冠遮荫作用下太阳辐射的反演 | 第23-26页 |
| ·坡面太阳直接辐射 | 第23-24页 |
| ·坡面散射辐射 | 第24-25页 |
| ·总辐射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3章 坡地人工林下太阳辐射模型的理论研究 | 第28-46页 |
| ·辐射输送理论 | 第28-30页 |
| ·模型的理论假设 | 第28-29页 |
| ·Beer 定律 | 第29-30页 |
| ·圆锥形树冠表面函数及入射光线的参数表达 | 第30-32页 |
| ·坐标系的建立 | 第30-31页 |
| ·圆锥形树冠表面函数表达式 | 第31-32页 |
| ·到达林下坡面上R(xi,yi,zi)点的入射光线 | 第32页 |
| ·林下直射辐射理论模型 | 第32-39页 |
| ·模型的基本表达 | 第32-33页 |
| ·模型中参数的确定 | 第33-39页 |
| ·林下散射辐射理论模型 | 第39-44页 |
| ·模型的基本表达 | 第39-41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林下太阳辐射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46-60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 ·实验地点 | 第46页 |
| ·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 ·实验样地基本数据测定 | 第47-49页 |
| ·林内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平均叶倾角(θL)的测定 | 第49-50页 |
| ·太阳辐射的测定 | 第50-51页 |
| ·数据分析 | 第51-57页 |
| ·无林冠遮荫作用下太阳辐射分布模型模拟效果分析 | 第51-53页 |
| ·林下直射辐射分布模型模拟效果分析 | 第53-56页 |
| ·林下散射辐射分布模型模拟效果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 第5章 林下太阳辐射对人参生理生态的影响 | 第60-74页 |
| ·试验材料 | 第60-61页 |
| ·试验地点的自然概况 | 第60-61页 |
| ·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61页 |
| ·试验方法 | 第61-63页 |
| ·试验时间及天气状况 | 第61-62页 |
| ·设置试验单元 | 第62页 |
| ·试验测量 | 第62-63页 |
| ·数据分析 | 第63-72页 |
| ·辐射分布日变化 | 第63-65页 |
| ·辐射与人参基本生长关系 | 第65-66页 |
| ·林下参生理指标分析 | 第66-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全文总结 | 第74-75页 |
| ·前景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 摘要 | 第83-85页 |
| ABSTRACT | 第85-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导师简介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