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引言 | 第5-6页 |
第一章 “物感”说的形成 | 第6-14页 |
第一节 “物感”思想形成的轨迹 | 第6-10页 |
第二节 作为文论范畴的“物感”说 | 第10-14页 |
第二章 “物哀”说的形成 | 第14-27页 |
第一节 “物哀”说的前身“哀” | 第14-19页 |
第二节 物哀 | 第19-27页 |
第三章 “物哀”与“物感”的比较 | 第27-44页 |
第一节 从翻译的角度看“物感”和“物哀”互通性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六朝文化对“物感”和“物哀”形成的影响 | 第31-36页 |
第三节 “物感”与平安朝的“物哀”的成熟 | 第36-41页 |
第四节 “物感”说与“物哀”说的异同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发表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