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0页 |
·题画诗的定义:广义和狭义和自定义 | 第6-7页 |
·题画诗的内容 | 第7-8页 |
·题画诗的利与弊 | 第8-10页 |
第二章 题画诗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 第10-22页 |
·关于题画诗产生的五种观点 | 第10-12页 |
·题画诗产生于六朝的原因(三个条件) | 第12-19页 |
·对六朝题画诗的个案考察 | 第19-20页 |
·略论唐代题画诗的开创性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唐代题画诗的艺术功能观—鉴戒贤愚、愉悦情性 | 第22-32页 |
·唐代以前的绘画实践和理论对这两种艺术功能的反映 | 第22-24页 |
·唐代题画诗对“鉴戒贤愚”功能的反映 | 第24-28页 |
·唐代题画诗对“愉悦情性”功能的反映 | 第28-31页 |
·张彦远对这两种功能的完整表述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唐代题画诗的艺术创作观—“意”“笔”之辩 | 第32-48页 |
·唐以前和初唐时期的文学绘画对“意”和“笔”的认识 | 第32-34页 |
·唐代题画诗中论“意”的一派 | 第34-40页 |
·唐代题画诗中论“笔”的一派 | 第40-43页 |
·唐代题画诗中“意”“笔”兼论 | 第43-48页 |
第五章 唐代题画诗中的创作主体观—文人性绘画意识 | 第48-58页 |
·唐代文人性绘画意识的出现和考察的标准 | 第48-50页 |
·唐代题画诗中反映的文人性绘画意识 | 第50-58页 |
结语 题画诗的价值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