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勃龙的合成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本文所涉及的化合物名称与编码对应表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概论 | 第10-11页 |
·合成方法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合成路线的比较与选择 | 第16页 |
·甾环上重要官能团转化方法的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甾环上4,6-二烯-3-酮结构的生成 | 第16-17页 |
·甾环7位甲基化 | 第17-18页 |
·甾环1位脱氢 | 第18-19页 |
·甾体A环芳香化 | 第19-20页 |
·甾体A环去芳香化 | 第20页 |
·甾环17位炔化 | 第20页 |
·实际合成路线 | 第20-2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2-34页 |
·实验设备 | 第22页 |
·实验药品 | 第22-24页 |
·产物表征仪器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4页 |
·化合物3的制备 | 第24页 |
·化合物4的制备 | 第24-26页 |
·脱氢黄体酮的制备 | 第26页 |
·化合物37的合成 | 第26-28页 |
·化合物5的制备 | 第28页 |
·化合物6的制备 | 第28-29页 |
·化合物7的制备 | 第29页 |
·化合物8的制备 | 第29-30页 |
·化合物9的制备 | 第30页 |
·化合物10的制备 | 第30-31页 |
·化合物46的制备 | 第31页 |
·化合物47的制备 | 第31-32页 |
·化合物19的制备 | 第32页 |
·化合物20的制备 | 第32-33页 |
·替勃龙的制备 | 第33页 |
·替勃龙粗品的精制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合成化合物4的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三步法合成化合物4的结果与讨论 | 第34-35页 |
·一步法合成化合物4的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三步法与一步法优劣之比较 | 第37页 |
·合成化合物37的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合成化合物5的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化合物5的结构确证 | 第38页 |
·格式反应中杂质之结构及产生原因的分析 | 第38-41页 |
·锂氨还原产物的稳定性研究 | 第41-42页 |
·锂氨还原产物的确证 | 第41页 |
·锂氨还原产物的稳定性研究 | 第41-42页 |
·重新设计合成路线的研究 | 第42-44页 |
·选择将化合物10先水解再进行缩酮保护的原因 | 第42-43页 |
·化合物47氧化为化合物19的研究 | 第43-44页 |
·替勃龙的结构确证和纯度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 | 第44-46页 |
·替勃龙的结构确证 | 第44-45页 |
·替勃龙的纯度检测方法实验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A 化合物5的~1H-NMR | 第49-50页 |
附录B 替勃龙的红外光谱图 | 第50-51页 |
附录C 替勃龙的~1H-NMR | 第51-52页 |
附录D 替勃龙的~1H-NMR(D_2O)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