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安萨里德性伦理学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 偶因论与自由意志 | 第16-20页 |
(一) 意志概念的历史争论 | 第16-17页 |
(二) 艾什尔里派的偶因论 | 第17-19页 |
(三) 《圣学复苏精义》对自由意志的肯定性阐述 | 第19-20页 |
二 安萨里德性伦理学的目的——至善(或幸福) | 第20-26页 |
(一) 善的界定及种类 | 第20-21页 |
(二) 快乐与善的关系 | 第21-23页 |
(三) 善恶的基础 | 第23-24页 |
(四) 德性论的生活目的及其批评 | 第24-26页 |
三 德性概念 | 第26-36页 |
(一) 灵魂三分说 | 第26-28页 |
(二) 德性的界定 | 第28-29页 |
(三) 德性的获得 | 第29-31页 |
(四) 中庸即美德 | 第31页 |
(五) 德目表 | 第31-36页 |
四 圣人在安萨里伦理学中的典范作用 | 第36-39页 |
五 缺少政治学支撑的伦理学 | 第39-42页 |
(一) 伦理学的学科地位 | 第39-40页 |
(二) 社会阶层的三分和智识文化的三分 | 第40-42页 |
(三) 道德述词的使用与社会职责体系 | 第42页 |
六总结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安萨里生平、著作简介)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