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受贿罪在新中国刑法中的发展与具体司法适用 | 第13-21页 |
第一节 受贿罪在新中国刑法中的发展 | 第13-16页 |
第二节 新中国受贿罪刑法规范的具体适用的演变 | 第16-21页 |
第二章 受贿罪犯罪主体的内容及其认定 | 第21-33页 |
第一节 中外刑法关于受贿罪主体的规定 | 第21-23页 |
一、我国刑法中关于受贿罪主体的规定 | 第21-22页 |
二、国外、台湾关于受贿罪主体的规定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国家机关”的范围和刑法典中“公务”的理解 | 第23-26页 |
一、我国刑法典中国家机关的范围 | 第23-25页 |
二、我国刑法典中公务的含义 | 第25-26页 |
第三节 现行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26-29页 |
第四节 几类特殊人员构成受贿罪的认定 | 第29-33页 |
一、国家工作人员家属受贿罪的认定 | 第29-30页 |
二、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受贿罪主体 | 第30-32页 |
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处理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受贿罪犯罪行为方式的内容及其认定 | 第33-45页 |
第一节 受贿罪犯罪行为方式的内容 | 第33-38页 |
一、利用职务之便 | 第33-34页 |
二、为他人谋利益 | 第34-37页 |
三、受贿罪在行为方式上的其他两种表现形式:收受回扣、手续费;斡旋受贿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如何认定“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利益”和“索取他人财物”及回扣,手续费 | 第38-42页 |
一、利用职务之便的认定 | 第38-40页 |
二、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利益的认定 | 第40-41页 |
三、索取他人财物的认定 | 第41-42页 |
四、关于经济往来中回扣、手续费的认定 | 第42页 |
第三节 几种特殊受贿形式的认定 | 第42-45页 |
一、事后受贿 | 第42-43页 |
二、斡旋受贿(间接受贿) | 第43-44页 |
三、受贿未遂、既遂的认定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受贿罪刑罚的具体适用及其完善 | 第45-51页 |
第一节 受贿罪刑罚的具体适用 | 第45-49页 |
一、关于受贿罪的处罚 | 第45-46页 |
二、关于受贿罪的量刑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受贿罪刑罚的具体完善 | 第49-51页 |
一、受贿罪法定刑的设置要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 | 第49页 |
二、应当完善和加强资格刑的适用 | 第49-50页 |
三、受贿罪法定刑中应当增设罚金刑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现行《刑法》受贿罪的立法局限及完善 | 第51-73页 |
第一节 受贿罪主体要件的不完整及受贿对象范围的过窄 | 第51-57页 |
一、受贿罪主体要件的不完整 | 第51-53页 |
二、受贿对象范围的过窄 | 第53-57页 |
第二节 受贿罪是否要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为他人谋利益”为必备条件 | 第57-63页 |
一、受贿罪是否要以“为他人谋利益”为必备条件 | 第57-60页 |
二、受贿罪是否要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必备条件 | 第60-63页 |
第三节 受贿罪的各种变形表现形式及对策 | 第63-65页 |
第四节 受贿罪共犯的立法问题及受贿罪的数额问题 | 第65-69页 |
一、关于受贿罪共犯的立法问题 | 第65-67页 |
二、关于受贿罪的数额问题 | 第67-69页 |
第五节 罚金刑的增设及贿赂犯罪立法用语的完善 | 第69-73页 |
一、罚金刑的增设 | 第69-71页 |
二、贿赂犯罪立法用语的完善 | 第71-73页 |
结束语 | 第73-7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