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连续梁理论分析方法国内外现状 | 第10-11页 |
|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理论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 ·箱梁特性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13页 |
| ·应力监测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施工阶段应力监测试验研究 | 第16-29页 |
| ·大桥概况 | 第16页 |
| ·施工阶段应力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应力监测截面的选择及测点布置 | 第17-18页 |
| ·数据采集 | 第18-19页 |
| ·光纤应变传感器在混凝土中的复合技术 | 第19-21页 |
| ·确保光纤传感器与混凝土变形的一致性 | 第19-20页 |
| ·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精确定位 | 第20页 |
| ·传感器和传输线的保护 | 第20-21页 |
| ·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安装埋设 | 第21页 |
| ·监测数据处理 | 第21-26页 |
| ·混凝土收缩计算 | 第21-24页 |
| ·混凝土徐变计算 | 第24-26页 |
| ·结构的实际应力 | 第26-27页 |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悬臂施工阶段仿真分析研究 | 第29-49页 |
| ·ANSYS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 第29页 |
| ·ANSYS建模方法 | 第29-31页 |
| ·等效荷载法 | 第29页 |
| ·实体力筋法 | 第29-31页 |
| ·建模方法 | 第31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1-36页 |
| ·模型简化 | 第31-32页 |
| ·梁段划分 | 第32-33页 |
|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33页 |
| ·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33-34页 |
| ·荷载条件的简化 | 第34-36页 |
|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 第36-43页 |
| ·钢丝束与管道之间的摩阻引起的应力损失σ_(s1) | 第37页 |
| ·锚头变形、钢丝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_(s2) | 第37-39页 |
|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_(s4) | 第39-41页 |
| ·预应力钢铰线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_(s5) | 第41-42页 |
| ·混凝土收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_(s6) | 第42页 |
| ·混凝土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_(s7) | 第42-43页 |
| ·预拉力计算 | 第43页 |
| ·计算结果分析比较 | 第43-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49-53页 |
| ·结果对比 | 第49-51页 |
| ·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